2012年军旅文学:类型化写作背景下的军旅小说创作(4)
2012年军旅题材中短篇小说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文学作品与军旅生活之间明显的代差。部分军旅作家对现实军营生活的规避、与基层官兵的隔膜、对新军事变革实践的陌生,以及对和平时期英雄叙事的了无新意令人担忧。单一且重复的对个体情感经验的 书写限制了军旅中短篇小说创作的格局,阻碍了军旅中短篇小说向更为阔大的生存境遇的拓展。
作家采取小人物的叙事视角和个人化的情感脉络来编织和表现当下军营生活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方式,这与上世纪90年代延续至今的“新写实”写作风潮不无关联,并且,相较于长篇小说体量上的优势和纪实文学追踪速度快、灵活性强等特点,中短篇小说的文体特征似乎更适于记录生活中的某一个侧面,展现生命中的某一个瞬间。抛开“主题先行”的需要不谈,小说质量好坏的关键是看它是否具有美感与张力,是否能建立起独属的文学场域,并运用恰当的叙述方式和节奏,达成震撼心灵的效果。
马晓丽的《俄罗斯陆军腰带》写镇守在中俄边境的中校秦冲在一次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中的故事。小说通过两国军队的角逐生动刻画了双方的微妙心理,并选取一条陆军腰带作为“小说眼”,以小见大,倾力展示中国军人之魂,柔婉细腻的风格之中又蕴藏着阳刚之气。
朱旻鸢的《兵头》和《天涯明月刀》是今年中短篇写作中的亮点。作品皆取材于作者对塞外生活的回忆,细致地描述了“我”当班所在的南门岗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传奇经历。小说潜入生活的细微之处,为看似枯燥无味的基层生活注入了激情和活性,仿若推开了一扇真实军营生活的大门。作品融合了民间传说和武侠叙述的方式讲述故事,别具新意,为军旅小说的写法提供了新的视角,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一部好的小说,哪怕是再严肃、再厚重、思想性再强的小说,也应该首先能让人看下去,否则那将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以武侠的方式来叙述一个门岗的历史,既是对现实基层官兵文化和精神生活的一种影射,又是想把军旅小说写得好看些。”
王凯的作品大多聚焦基层官兵或是机关普通军官,他善于运用双线或多线穿插叙述的方式展开故事并展现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挖掘出日常生活背后丰饶的意义。《北六千》延续了此前一贯的作品风格,写基层军官“我”和大学毕业入伍的新兵马赛二人驻扎在偏远的周家庄“北六千”,“我”得知妻子出轨后震惊不已,却碍于部队的限制无法与其沟通,痛苦不堪。新兵马赛因不能报考军校而情绪低落,无假外出,因此又引起与“我”之间的冲突,两人大动干戈,甚至举刀相向。在千钧一发之际,电话铃声打破了充满危险的沉寂,新的一天开始了。小说到此戛然而止,“我”与马赛今后的生活无从知晓,却不难想象,他们要面对的困境与尴尬实在太多,生活如同一堵密不透风的厚墙,不给他们留有出路。作者没有回避基层生活的单调、孤独、与挣扎,但又在这种种的无奈之中写出了坚守与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