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再添新“脚铐”(3)

时间:2013-07-05 10:31:35 来源:互联网整理

  其实,之前一直有声音,说要控制汽车总量,但全国性的总量控制的意义在哪里?操作的手段是什么?现在是否真的到了需要调控的时候了?地方政府有没有进行调控的权力?这些都需要讨论,对老百姓的自然需求进行限制,就必须要进行更加谨慎的讨论——老百姓买车还是因为车有用,他们觉得没有车出门会比较困难,中国人已经过了靠买车来炫富的时代。如果出行结构十分合理,公共轨道交通更加方便,那么汽车的使用率自然而然就会降低。而且,限行、限购作为一种临时的探索行为,效果不一定好,汽车产业本身的发展也需要一定的量的支持作为基础,这样才能打通上下游庞大的产业链。换句话说,限购了,限行了,不堵了,社会就和谐发展了?环境就健康了?所以,我认为简单的限制是容易操作,但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如果今后国家对汽车进行调控,我认为可能还是在用车成本等方面,逐渐调整出行结构,比如增加燃油附加税等措施,增加车辆的使用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出行,毕竟现在中国汽车保有量很大,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概念。在调控中短期内可能汽车与环境的矛盾会得到一些缓解,但在缓解的背后肯定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现在调控不怕别的,就怕一刀切,一限了之。

  其实,这次“划红线”引起的讨论、争论是有必要的,因为汽车产业现在已经过了追求规模的时代,过快的增长与大幅度的挤压都对汽车行业来说不是最合适的。

  反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 杜芳慈

  控制总量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拥堵和污染,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大城市要想解决堵,核心问题是发展轨道交通与公共交通,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解决,限什么都没用——现在提城镇化,人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出行,堵车是问题,“最后一公里”也是问题,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都是一看堵车没法解决了,干脆就限,看似把解决不了的问题解决了,但顶层长远设计还是有问题:限、控都是临时性的政策,但要是把这些临时政策作为一劳永逸的办法那就不对了——凡事不能走极端。现在很多外国的年轻人都已经不买车了,为什么?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发达,出行方便。

  再说城镇化,现在北京等等很多大城市的规划已经达到极限了,很多人是住在五环甚至六环以外的远郊,但要去国贸、金融街上班,这样每天开车上下班肯定会造成主要路段的拥堵,久而久之开车也很难解决问题。今后,中国的大城市也会像国外的大城市一样,汽车渐渐变为短途的、摆渡式的交通工具,比如,开车到地铁口,然后乘坐地铁上下班,这样市内交通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最后说污染,欧洲汽车保有量是2亿,其中50%是柴油车,中国现在是国IV、国V的排放标准,还没人家欧II那会儿的天蓝,为什么?全中国的主要污染物是煤,占80%,这80%不解决,限多少车都没用。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罗磊

  “划红线”是家长作风 不可取

  为什么要“划红线”?“红线”怎么划?按什么标准划?说白了,这还是人为的政府干预,任何规律都是按照市场走的,政府干预得过多就会造成畸形。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