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特检所办公室主任提醒别让液化气瓶成为你身边的“定时炸弹”

时间:2013-08-20 09:43:02 来源:巴中日报

    目前,我市液化气瓶保有量9万余只,其中工业气瓶(氧气、氮气、乙炔等气体气瓶)保有量近1.8万只,车用CNG气瓶约1.2万只。各类气瓶已深入千家万户,各个餐饮店、火锅店、各乡镇面包车、建筑工地、城市公交汽车、出租车、部分私家车和部分气球广告商门市均能看见气瓶的身影。液化气瓶安全状况到底如何?近日,记者对我市液化气瓶安全及使用状况进行了调查。

 事故回放

?案例一:2004年11月23日中午,巴城西城市场业主王某,发现自家小氧气罐空了,打算把小氧气罐加满便于父亲回乡里送鱼。不懂安全气瓶使用知识的他,直接把另外一只大氧气瓶的氧气向小氧气瓶充装,刚满9岁的小儿子好奇,也凑上去帮忙。正在这时,惨剧发生了,因承受不了大氧气罐的流量和压力,小氧气罐发生爆炸,随即大氧气罐也因失控瓶阀充开,王身受重伤,小儿子当场被炸死。

?案例二:2009年8月27日,从事玩具销售的龚某家里发生了爆炸,现场一片狼藉。房间的玻璃完全破碎,房屋主体结构受损,龚某当场死亡,家中还有1人重伤。原来是龚某为了给气球充装氢气,竟然向一只液化石油气瓶内灌装大量稀硫酸,并置入大量锌粉,气瓶内瞬间产生大量氢气,加之稀硫酸对气瓶甁壁的强烈腐蚀,气瓶发生了爆炸。

?案例三:2012年8月2日15时许,南江镇光雾山大道朝阳段发生一起由天然气泄漏引发的爆炸事故,当场造成1人死亡、25人受伤,其中3人重伤。据现场查看,该商住楼下设有厨房,厨房的一半在地下室,另一半是发电机房,厨房内安装使用的除管道天然气外,现场还有一只液化气钢瓶的软管连接在天然气管道上,天然气管道的闸阀处于打开状态,连接液化气钢瓶和天然气管道的软管已有半边断裂。工作人员现场勘查初步结论是严重违反相关规定,液化气瓶和天然气混合使用,可能是液化气泄漏燃烧,引燃天然气所致。

 液化气瓶事故频发的原因

?据市特检所办公室主任王进介绍,目前,我市液化气瓶事故发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违规充装。气瓶与气瓶之间相互灌装,俗称“倒瓶”,由于没有任何安全保护装置和气瓶缓冲设备,无法控制流量和压力,加之各气瓶压力等级和安全状况不一致,极易发生爆炸事故。

?二是错装混装。将其他介质盛装到专用气瓶中,如液化石油气瓶内装入氢气,氧气瓶内盛装氢气等气瓶错装混装情况,都极易造成爆炸事故。

?三是违规使用。擅自对气瓶进行加热,未对气瓶采取防晒措施,随意采用抛、滚、摔等手段移动气瓶,液化石油气气瓶距离灶具、热源安全距离不够等使用行为都容易发生气瓶事故。一些家庭发现液化石油气减少时,用热水对气瓶进行加热就是典型的违规使用行为。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