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7亿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科学防治守护胃健康

时间:2025-09-10 19:43:21 来源:必应
  原标题:中国7亿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科学防治守护胃健康
 
  感染率高达50%,每两人中就有一人可能携带,但并不可怕。
 
  在我国,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感染率高达 50%左右,这意味着约7亿人携带这种细菌
 
  更值得关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一级致癌物,约70%的胃癌与之相关。但别担心,通过科学认识和积极行动,我们完全能战胜这个隐形威胁。
 
  01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胃中的“隐形杀手”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独特的细菌,能在人类胃部的强酸性环境中生存,是唯一已知能在胃里存活的微生物
 
  它呈螺旋或S形,一端带有鞭毛,能穿过胃黏液层,牢牢附着在胃黏膜上,导致慢性炎症。这种细菌最喜欢栖息在胃的幽门和胃窦部位,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
 
  幽门螺旋杆菌是微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通过强动力性和尿素酶等机制,避免被胃排空。这意味着即使没有症状,它也可能在悄悄破坏胃黏膜
 
  02 感染危害:从胃炎到胃癌的漫长之路
 
  感染后,胃黏膜几乎都会发生炎症,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发展成慢性胃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研究表明,约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与Hp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将Hp列为一级致癌物,因为它与80%的胃癌相关
 
  数据显示,感染后若不治疗,部分患者会经历胃黏膜萎缩、肠化甚至癌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需要经历数十年演变,并非一蹴而就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感染者都会走向癌变,基因易感性、环境暴露等因素共同决定着疾病走向
 
  03 传播途径:口口传播为主,家庭聚集性明显
 
  Hp的传播方式多样,主要包括口口传播、粪口传播、母婴传播和医源性传播家庭共餐是最大风险源
 
  口口传播是最常见的方式,通过共餐不使用公筷、接吻或共用牙刷传播。Hp还能在牙菌斑上繁殖,所以口腔卫生至关重要
 
  粪口传播涉及污染水源或食物母婴传播包括不清洁哺乳或口对口喂食医源性传播则源于器械消毒不彻底,如胃镜检查
 
  Hp感染呈现明显的家庭聚集性特点。在门诊中常会遇到父亲确诊胃癌后,全家检测发现多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场景
 
  许多感染者初期无症状,但这不代表安全——胃黏膜炎症可能悄然进展。当症状出现时,可能表现为:口臭、反酸、烧心;嗳气、腹胀;上腹痛或不适(常在空腹时出现,进食后可缓解);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少数严重患者可能出现黑便或呕血,提示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
 
  05 诊断方法:呼气试验简单准确
 
  筛查Hp感染首选无创的呼气试验(尿素呼气试验)。它无创、舒适,能准确检测Hp,相比胃镜更适合大众筛查
 
  胃镜检查+活检是可同时观察胃黏膜情况的“金标准”;粪便抗原检测适用于儿童或不适合做呼气试验的人群血液抗体检测可用于初步筛查,但无法判断是否现症感染
 
  06 防治策略:科学治疗与日常预防并重
 
  面对Hp感染,防治不是难题,而是可操作的健康计划
 
  治疗方案
 
  标准疗法包括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疗程约两周。数据显示,根除率高达90%,能显著降低胃癌风险。
 
  目前推荐铋剂四联疗法,将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与两种抗生素巧妙组合,形成协同杀菌效应4。治疗过程需严格遵守“全疗程”原则,漏服药物可能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
 
  预防措施
 
  使用公筷公勺,倡导分餐制;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
 
  定期口腔清洁,更换牙刷;餐具定期高温消毒(煮沸10分钟或使用消毒柜);避免口对口喂食儿童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