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知名儿医的提醒 别误解“胃喜为补”

时间:2022-09-22 21:42:10 来源:大河健康报社
  原标题:来自知名儿医的提醒 别误解“胃喜为补” 

  秋季气温波动较大,多病高发,很多人希望通过饮食来调补身体。

  但有部分人听说“胃喜为补”,认为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曲解了该话的真正医理,反而伤及了脾胃。

  只有正确理解了“胃喜为补”的真正含义,调补脾胃、强健身体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原名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任献青介绍,“胃喜为补”出自清代名医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食物自适者,即胃喜为补”。
 
  “胃喜为补”不是“脑喜为补”
 
  叶天士是温病学派的集大成者,他的“温病学说”是对《伤寒论》六经传变理论的一大突破。
 
  “胃喜为补”是指一个人吃的食物胃能够适应,不会出现胃疼、胃寒、腹泻等不适,为脾胃所“喜”,能够调补身体。
 
  胃喜为体,神喜为用,胃喜通过神喜发挥调补的作用。
 
  不能望文生义,认为是大脑中的意识认为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这样反而会伤及胃气、损及脾阴。
 
  “胃喜为补”是要吃易于消化吸收的、身体所需的食物。
 
  如干燥的秋天可多食梨、莲藕、百合等食物,脾胃虚弱易生病的孩子可多吃山药、白菜、萝卜等时令蔬菜。

  “胃喜为补”怎么做?
 
  胃喜润恶燥,喜温恶寒
 
  胃为阳明燥土之腑,需要阴液滋润才能维持正常的通降下行,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能受纳腐熟食物,故“胃喜润恶燥、喜温恶寒”。
 
  胃喜欢温热、含有水分的食物,不喜欢受纳寒凉生冷之品。
 
  为了顾护胃气,吃的东西不能太燥,当然也不适合太过寒凉。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水湿功能失常,容易导致水湿痰饮内生。
 
  水湿内生又会反过来损伤脾阳,故“脾喜燥恶湿”,大家在饮食中要注意少食肥甘厚腻之品,以免生痰生湿。
 
  少火生气,壮火食气
 
  平和之火能培补元气,使人体正气充足。但是过亢之火会销蚀元气,使元气减衰。
 
  有些人在秋冬季喜欢用人参、鹿茸等大补之品,疏不知此类补品滋腻难化,反而容易给脾胃增加负担,还会内生“壮火”耗伤正气。
 
  秋季进补时要以“平补”为主,以免阳气过亢伤及身体健康。
 
  尤其是秋季燥邪当令,应少食辛辣刺激之品,以免体内火热之邪迫津外泄,消灼阴液,致使人体阴阳失衡而生病。

  五味入胃,各归所喜
 
  中医认为,“五味所入,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酸味的食物可以养肝,苦味的食物可以养心,甜味的食物可以健脾,辛味的食物可以养肺,咸味的食物可以补肾。
 
  不同味道的食物进入胃中,被消化吸收后会调补不同的脏器,会让不同的脏器“欢喜”。
 
  因此,秋冬进补也不妨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多食相应味道的食物来调补身体。
 
  总的来讲,只有正确理解“胃喜为补”,才能使“脾居中央以灌四旁”,为生化气血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