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正确拔火罐吗? 拔罐的五大误区你不可不知!

时间:2017-08-04 15:21:37 来源:正佳养生
  原标题:你会正确拔火罐吗? 拔罐的五大误区你不可不知!

  “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又称“拔管子”或“吸筒”。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从而治疗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

  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时施行。那么,现在盛行的拔罐背后所存在的误区是什么呢?你能正确了解拔罐的真实保健效果吗?一起来看看吧!

  误区一:拔罐后要起水泡?

  很多人认为拔火罐一定要拔出水泡,才能祛除湿气。

  如果拔火罐后出现水泡,市民要立即咨询医生。中医学认为拔火罐可以散寒祛湿、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起到调节阴阳、强身健体的作用。

  而现代医学也认为,拔罐负压的刺激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增强机体体能及人体免疫能力。

  拔火罐后出现了水泡,常常是由于留罐时间太长,患者局部皮肤较薄引起的。为防止水泡破溃导致感染,建议患者应立即告诉医生,及时处理,切勿自行挑破。

  满背的水泡如果不处理,等其化脓变黑,不利于健康。

  误区二:一家老小全都可以拔罐?

  一些火罐爱好者,觉得拔罐简单、治病有效,不仅自己拔罐,还喜欢让家中老人、小孩都一起去拔罐。

  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拔罐。小孩的皮肤比较稚嫩,如果不是需要通过拔罐治疗疾病,一般不建议让小孩拔罐。

  老人,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不建议连续拔罐。孕妇、女性月经期不可以拔罐。

  体质特别虚弱或皮肤有斑疤、炎症、溃疡、破损,以及患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人都不适合使用拔罐。

  误区三:拔罐可以天天拔吗?

  很多人拔罐后,觉得腰痛缓解了、颈椎病也好了,从此爱上了拔罐,天天拔,不拔火罐好像浑身不自在。

  专家说,拔罐确实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功效,所以拔罐后市民常有一身轻松的感觉,但拔罐的频率不宜频繁,预防保健一般一周1次即可

  拔罐治病一般一周1~2次。拔罐是养生保健方法之一 ,但天天拔罐,也会有损阳气。

  误区四:拔罐时间越久越有效?

  很多患者认为“拔罐时间越长越好”,部分患者在家一拔就是30分钟,甚至1小时。

  专家表示,拔罐治病需要控制好时间,一般拔罐时间不应超过20分钟,夏季一般时间在10分钟左右。身体不好的老人、小孩和很瘦的人群,拔罐的时间更要减半。

  建议选用小罐具,并应随时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皮肤颜色,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情况。如留罐时间太长,可能导致皮肤起水泡、破损甚至感染,而且时间过长会耗泻阳气,不利于养生。

  误区五:拔罐后颜色越深效果越佳?
 
  很多人觉得拔罐后身上一定要出现紫黑色的罐印才是拔除了病邪之气。其实不然,通过罐印颜色判断自身情况,才是科学的拔罐。
 
  中医学认为,拔罐后观察皮肤的颜色可以了解身体的状况以及自身体质情况。正常起罐后,没有罐迹,或者虽有罐迹但立即消失,皮肤恢复如常,则提示身体基本正常或病邪较轻;
 
  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体内有热邪;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寒凝血淤;罐印白色而灰,多为虚寒或湿邪;罐印表面有皮纹或微痒,表示风邪或湿症;罐体内壁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湿气重。
 
  小贴士
 
  拔罐前后也有讲究。拔罐暴露部位要注意保暖;拔罐后宜适量喝点热水促进体内垃圾从皮肤或小便代谢排出。
 
  拔罐后不宜马上做洗澡、推拿按摩、刮痧等,建议等上两三个小时。
 
  不要空腹拔罐,也不要吃得太饱拔罐。
 
  如果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甚至晕罐等情况,应及时取下罐具,将患者仰卧位平放,注意保暖。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