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简报2016年第52期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4月15日
要 目
●绵阳市用“负面清单”为精准识别打补丁
●羊肚菌产业助推贫困户增收
绵阳市用“负面清单”为精准识别打补丁
绵阳市坚持把精准识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先决条件,深入基层摸实情,征求意见理清单,汇总归纳列出“不符合基本条件”“有固定收入”“有能力承担重大支出”等3大项共10类《贫困户识别负面清单》,做到了科学识别、信息准确,为精准实施扶贫举措、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学摸排开清单。一是问计于民。坚持走村入户、摸清实情,结合“六有”工作前期督查,全市先后出动187人次深入贫困村、农户家中,每到一地首问贫困人口识别是否精准,征求哪类人不能作为贫困户,共收集意见建议216条。二是共同会商。组织召开市县乡座谈会11场,征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镇党委书记、村两委负责人、第一书记等354人次,收集意见建议451条。三是梳理汇总。通过梳理归纳汇总,制定《贫困户识别负面清单》,将家庭年人均纯收入高于2800元、举家外出1年以上长期无法联系、有赡(抚)养能力但不履行义务等3项列为“不符合基本条件”,将家庭成员有国家财政供养人员、有村两委成员、有实体经济或长期从事各类工程承(发)包等3类列为“有固定收入”,将家庭成员购置商品房或商铺、购买社会养老保险、非公费出国留学、购置汽车或营运车辆等4项列为“有能力承担重大支出”,为进一步挤干“水分”提供了负面比对清单。
对照清单立整改。一是入户比对。结合“六有”数据复核校对工作,组织全市520个贫困村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对纳入系统的贫困对象对照《贫困户识别负面清单》进行一组一组核查、一户一户核实,先后清查出法定赡养义务人有赡养能力但不履行义务的贫困户1户,通过分户躲避限制条件的贫困户2户,家庭成员有长期外出从事建筑工程承包(包工头)的贫困户1户,家庭成员有村两委成员的贫困户1户。二是平台比对。利用“六有”数据库,将贫困户信息和车辆管理、房产管理、工商、社保等数据系统进行比对,先后清查出家庭成员在中心集镇有实体经济的贫困户1户,家庭成员在中心集镇有自建房贫困户2户,家庭成员购置工程机械设备价值2万元以上的贫困户1户,家庭成员有1人及以上购买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贫困户4户。
强化机制促长效。坚持用机制保障《贫困户识别负面清单》长期有效实施。一是压实责任。结合贫困县考核,出台非贫困县(市)脱贫攻坚实绩考核办法,将《贫困户识别负面清单》对比核查实施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确保责任压实到位。在全市实行“收支台账”,由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负责核查贫困户台账记录,确保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生产资料拥有情况、劳动力就业情况、生产经营性收支情况等一目了然、真实准确,为《贫困户识别负面清单》比对提供基础资料。二是层层监督。在市县两级建立贫困户识别、扶贫项目政策实施举报制度,公开举报邮箱、网址、电话,配套督办、督查制度,让每一个群众的疑问、举报都能得到高效解答处置,保障《贫困户识别负面清单》群众监督。三是细化完善。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委托驻绵阳大专院校对精准识别、脱贫成效进行随机抽查暗访、独立评估,开展贫困群众扶贫工作满意度调查,坚决杜绝“假识别”。
羊肚菌产业助推贫困户增收
科学选择打基础。北川县开坪乡凤阳村针对“一山二峰三沟四脊”大部分土地是“阴山坡”的村情实际,邀请农业专家反复论证,结合村民意愿,整理土地40亩,依山就势房前屋后就近就便种植羊肚菌。引进农业开发公司成立专业合作社,由西南科技大学提供全程保姆式技术培训和支持,全村19户贫困户全部种上羊肚菌。通过土地整合、租用等流转方式,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106亩,全村146亩羊肚菌种植预计年总收益将达200万元。
精准扶贫到个人。专业合作社统一为贫困户提供种子、提供技术,并签订购销合同。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种植、管理、销售一包到底输血式“代种”;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提供种子、技术、资金等实行造血式“帮种”。该村贫困户杨忠平去年通过合作社帮扶,种植羊肚菌4亩,今年可增加收入4万元左右,全村贫困户通过种植羊肚菌平均增收1万元以上。
设立基金促发展。村委会与合作社签订协议,以项目资金和基础设施入股,合作社种植的106亩羊肚菌纯收入中25%作为村集体资产,加上空置房屋租赁等收入,将给该村年度集体收入增加20万元,并全部注入凤阳村发展基金,壮大集体经济,惠及更多村民,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