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亿的“亚洲最长”登山扶梯,该不该建?
时间:2025-08-31 23:46:20 来源:川北在线原创(guangyuanol.cn)
近日,江西上饶灵山景区一条总投资1.27亿元、盘山而上的超长扶梯,因“该不该建”引发广泛热议。(8月31日 大河报)
江西上饶灵山景区,一条总投资1.27亿元、全长753.2米的超长扶梯,快速将游客运抵相当于88层楼高的山顶,号称“亚洲最长”登山扶梯,吸引了公众眼球,引发热议如潮。有网友拍手称快,感叹“懒人福音”“硬核爬山”,但也有网友质疑其破坏自然景观、挤占公共财政。试问,1.27亿的“亚洲最长”登山扶梯,究竟该不该建?
从便利性看,这条扶梯的确解决了部分游客的登山难题。老人、孩子、行动不便者,以往可能望山兴叹,如今却能借扶梯轻松登顶,享受“一览众山小”的壮丽景色。景区流量有望提升,旅游收入或随之增长,周边经济也能得到带动,是基础设施人性化、旅游服务升级的体现。
但争议点也恰恰在此,753.2米的钢铁巨龙盘踞山间,会不会破坏灵山的自然风貌?为大山“安装”扶梯,是否过于突兀?而让公众真正关心的是这高达1.27亿元的投资里,究竟有多少公共财政参与?若将这笔钱用于生态保护、民生改善,是否更具长远价值!
究其根本,类似“大手笔”的项目背后,一有“基建思维”的惯性推动,以为越大、越长、越“最”就越好,一味追求“亚洲之最”“国内第一”的称号,却忽略了项目与环境的适配性;二有“流量经济”的驱动——景区渴望靠网红项目引爆关注,快速拉动消费,但容易陷入“重噱头、轻内涵”的误区。
事实上,旅游业发展不能只图短期效益,更需兼顾可持续性与生态尊重,单一依赖大投资、大体量的硬件设施,已难以满足现代游客对高质量旅游体验的期待。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即要守住生态红线,让开发“轻”下来,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本底的扰动;又要深耕地方文化,讲好独特故事,打造有记忆点、有共鸣的文化IP;更要丰富体验场景,设计沉浸式、互动式项目,引导游客从“被动观看”转为“主动参与”。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从“网红”到“长红”、从“流量”到“留量”的真正跨越。
灵山扶梯只是一个“缩影”,它映照出当下旅游业发展的兴奋与迷茫。说到底,大山不需要扶梯,需要扶梯的是人。但如何让人与自然都“舒坦和谐”,才是决策者最该琢磨的事。期待未来的景区建设少些“钢筋铁骨”的硬核操作,多些“天人合一”的智慧与敬畏。毕竟,真正的“亚洲最长”,不应是扶梯的长度,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广度与深度。(文/王威然)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