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 让文物“活”起来

时间:2020-05-12 10:57:15 来源:川北在线
  文物修复,让文物“活”起来
 
  近日,一则古代石桥被修复后面目全非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关注。该古桥名为铁梁桥,位于山西忻州,年代或可上溯至金元时期。该石桥修复后,除了桥拱外其余部分几乎全是新修,桥上的柱子、石刻等也有部分丢失。(法制日报5.9)
 
  我国是文物资源大国,拥有巨大的文物宝库。随着时间流逝,有些文物破损的情况日益明显,像铁梁桥这样被修复得“面目全非”的情况并不少见,这种“整容”式的修复失去了文物本身的历史风貌与价值,如何修复这些破损的文物,如何对这些文物进行保护,值得深思。
  文物修复,应保持文物的原真性。据了解,文物保护法规定,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规定,修复应保护现存实物原状和历史信息,应当以现存的、有价值的实物为主要依据。在修复过程中,必须在保持原真性的基础上平衡美感和实用性,不能因为文物与现在的审美不相符和,就破坏原真性。
 
  文物修复,应加强建设修复队伍。前几年大火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文物修复师成为了备受欢迎的“网红”职业,然而现实中这一行业比想象中缺人。我国的年文物修复量正在逐年增长,但文物总量和待修复文物数量也在增长。近年来,多所高校在不断培养文物保护人才,但是相比于巨大的文物数量,这支队伍还远远不够用。从事文物修复的学生少,职业现状不乐观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此外,文物修复人员的薪资水平也较为低下。相关部门应提高文物修复人员待遇,解决其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为文物修复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文物修复,应完善督查监管体系。加大对文物安全案件督查力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不符合文物保护的要求,肆意破坏文物的一些所谓的保护方案和做法,要对作出决策的决策人、部门和评审专家,进行责任追究。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通过文物修复的方式恢复文物的原貌,体现文物的价值,让文物“活”起来。马燕娇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