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书:出版业市场的灵感与挑战(3)

时间:2012-12-22 20:28:15 来源:川北在线综合报道

  “摁住美编的表达欲望”是张立宪对《读库》设计的要求。他强调“让书像书的质感”“要把书做得像传统意义上的图书,尽量抛弃时尚流行元素,用一种沉静肃穆的气氛来打动人”。《读库》封面干干净净,色调沉稳朴素,正上方不显眼地立着“读库”二字。极简并不代表粗糙。为了使它有“书卷气感觉”,张立宪采用了质地柔软的纯质纸,前后多次换纸以实现更佳效果。每册扉页都设置“藏书票”,2006年均为港台漫画家名作,2007年开始采用张守义等内地知名漫画家作品。这份精致的用心,令《读库》在众多追求多元化、抢眼的杂志书中独树一帜。

  简洁的版式设计,是试图将读者引入深度阅读的氛围,与《读库》的内容定位相呼应。通过赠送藏书票等举措来增加出版物的价值,则是杂志常用的促销手法。这就是杂志书带来的设计灵活性。

  编读互动:私人博客宣传与沟通

  杂志书要销量,就需要有效的宣传。张立宪的宣传方法是通过私人博客广播《读库》从组稿、编辑、印制到发行的全过程,让读者切实地参与到《读库》制作的全过程中来。

  对此,张立宪的考量是:“和传统图书宣传恰恰相反,《读库》的读者有着自己的判断力和眼光,如果他们觉得这本书好,不需要你推荐,自己会费尽周折来买这本书;如果不喜欢这本书,用多少个报纸版面来介绍,甚至白送给他,他也不一定会看。所以,我就选择用干扰度最小的‘私人博客’方式,来对《读库》进行推介。” 就这样,从张立宪博客的老读者传播到新读者,并不断向外扩张,从网络蹿红到媒体关注,在这种良性循环中,《读库》达到了期望的宣传效果。同时,《读库》凭借着这种互动,慢慢变成了“各种力量、各种智慧综合起来的产物”,建立了读者“圈子”的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通过博客实现的编读互动还将个性化定制出版付诸实践。编者通过博客收到读者的反馈,而读者通过博客直播目睹一本杂志书出版的全过程。这使得编者和读者能直接沟通,为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提供可能。但这种模式有其特殊前提:首先,作为杂志书,《读库》有一定的作者群,内容选择余地大,可以满足读者的特殊需求;其次,《读库》是一本小众化杂志书,编者和读者的沟通有一定趣味圈子的背景,为个性化内容的提供创造了前提;再者,《读库》没有编辑部,策划、组稿、编辑、设计、宣传等一系列的工作都是由张立宪一个人完成的,是“一个人的出版”。“编读互动”实际上是张立宪与读者的互动,可操作性较强。所以,这种模式对传统出版来说不太容易,但对杂志书来说值得借鉴。

  营销渠道:灵活多样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