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书:出版业市场的灵感与挑战(2)

时间:2012-12-22 20:28:15 来源:川北在线综合报道

  张立宪以他个人经历的时代背景和由此形成的阅读兴趣为基础,最终圈定目标读者:约为1970年代出生的,成长在改革开放后激荡的30年,目前已成为社会中坚分子的这一代读书人。这种划分方式和现在人们常说的“80后”“90后”相似,都是从成长于一个时间段的人群中提炼出共同的生活经历和生活趣味。这种提炼大可到集体经历的历史事件,小可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一旦足够精准,就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圈子”。通过这样的目标读者圈定,《读库》真正做到了小众化。也正是在明确目标读者后,《读库》才能制定独特的收文标准,选择符合目标读者趣味的阅读内容,来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内容选择:“错位”的收文标准

  杂志书兼具图书与杂志之长,既能汇集多个作者的作品,又能在组稿和编辑上采用图书的流程,辑录更丰富更有深度的内容。这为杂志书寻找市场空隙提供了机会。在《读库0700》上,张立宪这样阐述《读库》内容选择的标准:

  一是“中篇读本”,即篇幅在5000字到5万字的好文章。“这种篇幅的文章没有太多的发表平台:5000字以下在报刊上能够发表,5万字以上能够单独出书,正好这个篇幅没有出口。那么,如果我用连续出版的图书来搭建这个平台,就能够占据‘中篇读本’的这个出版空白点。”这种“错位”的选文标准不仅充分利用了写作资源,又满足了读者对这类篇幅文章的需求。《读库0804》上,《八月的乡村》一文记录了奥运会参赛选手身后的家庭,他们荣耀和失败背后的开销、负债、生计、贫穷。这篇文章原本是《体育画报·中文版》在北京奥运会后做的一个专题,由于版面所限,许多图片未能刊发,所以《读库》就做了原文和原片照登。这正是杂志书优势的体现。

  二是“摆事实不讲道理”的编辑方针和“非学术,非虚构”的要求。所谓“摆事实不讲道理”,也就是强调客观化的记述,少主观化的抒情与议论。“非学术,非虚构”则是在学术论文与虚构类作品之间寻找空间。《读库》把焦点对准“改革开放后中国现在进行时”,以纪实的方式展示一代人的生活经历,勾勒时代的轨迹,为有思想、有知识、有文化的读者留下思考与判断的空间。较之当今传媒普遍存在的虚浮与浅泛,《读库》让读者感受到真实和真诚,而这一编辑方针也需要通过杂志书这一兼具深度文字与连续出版形式的载体来实现。

  外观设计:深度阅读氛围与杂志促销手段的结合

  一般来说,杂志更加强调外观设计的醒目与美观,往往有标志性的独特风格。图书通常朴实一些,设计大多针对单本作品,而杂志书则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灵活选择。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