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厕所损失数万!杭州男子14次转账后崩溃:直播间全是“托儿”
时间:2025-07-03 21:20:54 来源:必应
原标题:上个厕所损失数万!杭州男子14次转账后崩溃:直播间全是“托儿”
2025年6月27日,杭州的林先生怎么也没想到,一次寻常的上厕所经历,竟让他损失数万元——他在公厕门板上看到一个“现金大转盘百万补贴”二维码,扫码后被诱导转账14次,直至信用卡透支才惊觉被骗!
这场骗局背后,是精心设计的“直播抽奖”陷阱,而像林先生这样的受害者,正越来越多……
骗局全复盘:从“好奇”到“失控”
林先生遭遇的奇葩诈骗套路:
1. 诱饵投放:骗子在公厕门板印上“百万补贴”二维码,利用封闭环境+猎奇心理降低受害者警惕。
2. 虚假直播:进入小程序后,林先生看到“网友”不断中奖(实为托儿),营造“稳赚不赔”假象。
3. 小额试水:首次充值498元未中奖,但客服鼓励“再试一次”,利用沉没成本效应让人越陷越深。
4. 疯狂加码:林先生连续转账14次,微信、支付宝、储蓄卡轮番上阵,直至刷爆信用卡。
“我就像魔怔了一样,根本停不下来!”林先生事后回忆仍心有余悸。
法律定性:为何构成诈骗罪?
根据《刑法》第266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 虚构事实:骗子伪造中奖直播间,虚构高额奖金。
- 隐瞒真相:所谓“网友”全是同伙扮演,中奖截图均为PS。
- 非法占有:资金直接流入骗子账户,无真实抽奖活动。
量刑标准:
- 诈骗金额超50万元,可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
- 本案中,林先生损失数万元,若团伙作案总金额达标,主犯将面临重刑。
图片
为何受害者屡屡中招?心理学解析
杭州市反诈中心罗警官指出,此类骗局精准拿捏人性弱点:
- 赌徒心理:“下一次就能翻盘”的错觉让人失去理性。
- 从众效应:“网友”中奖截图制造虚假繁荣,诱导跟风。
- 即时反馈:直播间动态刺激多巴胺分泌,类似赌博成瘾机制。
更可怕的是:骗子会动态调整中奖率,初期让部分受害者小额获利,诱导更大投入。
被骗的钱能追回吗?关键看3步
1. 立即报警:
- 保存转账记录、聊天截图,第一时间拨打110,争取冻结骗子账户。
2. 平台举证:
- 向微信、支付宝申诉,提供警方立案证明,或可追回部分资金。
3. 民事诉讼:
- 若警方抓获嫌疑人,可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索赔。
但现实很残酷:此类诈骗资金往往被快速转移至境外,追回难度极大。
结语:别让好奇心变成“破财陷阱”
林先生的遭遇绝非个例——据杭州市反诈中心数据,2025年上半年,类似“虚假抽奖”诈骗案同比激增70%。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