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 “银发幸福”!卫健委发文 大批医院要开设新科室
时间:2025-05-10 18:19:15 来源:必应
原标题:守护 “银发幸福”!卫健委发文 大批医院要开设新科室
根据资料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预计2035年将突破4亿,中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2025年4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印发《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2025 年版)》,要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规范设置老年医学科,明确“多病共治”模式,通过多学科团队提供综合评估、老人康复和安宁疗护服务。
中国的老龄化进程有三大特征: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全球最大,相当于两个日本的人口总量;二是“未富先老”特征显著,人均 GDP仅为发达国家的1/4;三是城乡差异突出,农村老龄化率比城市高4.1个百分点,空巢、失能老人占比持续攀升。
从国家到地方,如何保障老年群体“后半生幸福”是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
(一)城市精细化服务
北京:海淀区 “家庭照护床位” 项目为 1000 余户失能老人配备智能设备,实现健康数据实时监测;
江苏:南京江北新区整合运动干预与康复训练,打造“体医融合"示范基地;
浙江:杭州“未来社区”集成助餐、医疗、文娱等服务,通过“浙里康养”平台实现供需精准匹配。
(二)农村互助养老模式
山东滨州:创新“214”农村互助养老模式,通过“孝善食堂”“以地养老”等方式,盘活闲置资源,建设村级养老服务设施;
四川:依托供销系统建立“镇 - 社 - 村”三级服务网络,为农村老人提供助餐、助医等基础服务,2023 年完成 1.2 万人次家庭照护者培训。
(三)代际互助与社区参与
西京学院“小候鸟管家”项目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为老人提供生活帮助,南京“老幼互助站”促进跨代技能交换,形成“时间银行”长效机制。
当前举措已初步构建起“医疗 - 养老 - 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但仍需破解三大矛盾:
1. 筹资机制可持续性:长期护理保险依赖医保基金划转,需探索“个人缴费 + 财政补贴 + 企业分担”的多元模式;
2. 城乡资源均衡化: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利用率不足 40%,需通过“公建民营”“互助养老” 激活存量资源;
3. 技术伦理与适老化:智能设备需兼顾便利性与隐私保护,避免 “数字鸿沟” 加剧。
老龄化是挑战,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通过政策创新、技术赋能和文化重塑,中国正探索一条具有大国特色的应对路径,让 “银发浪潮” 转化为 “长寿红利”,最终实现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的美好愿景。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