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简报2016年第60期

时间:2016-05-09 21:45:10 来源:省扶贫移民局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5月3日

  巴中市坚持“四个到人”扎实推进医疗精准扶贫

  巴中市现有31.8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其中因病致贫家庭8.1万户20.09万人,占贫困人口的63.1%,常常是“一人得病、全家致贫,一人大病、拖累亲邻”。针对这一客观现实,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市把医疗卫生扶贫作为精准脱贫的突破口,启动实施“四个到人”医疗精准扶贫措施,在帮助贫困对象拔掉“病根子”,早日站起来富起来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组建专家队伍,进村诊疗到人。统筹市、县(区)两级医疗资源,抽调政治素质好、对群众有感情、副主任医师以上、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疗专家,组建38支精准扶贫医疗队,对全市699个贫困村和1628个非贫困村群众开展现场检查,对一般性疾病现场诊疗施药,对重大疾病发证纳入医疗绿色通道诊治。市、县(区)卫生主管部门负责提供医疗设备和药品,并组织医疗队到村,乡镇党委政府、村“两委”负责组织群众到指定地点接受诊疗。目前,已开展进村诊疗699个村11.86万人次,基本治愈11058人,因病致贫人口脱贫1.39万户。

  常态精准随访,动态管理到人。将进村诊疗情况更新录入到精准扶贫数字管理系统,结合已建档的8.1万户20.09万因病致贫人口,建立贫困群众健康档案。通过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方式,与精准扶贫明白卡一并设立因病致贫医疗服务信息公示栏,对因病致贫对象开展日常随访,跟踪落实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评估、用药指导精准服务,突出解决有病不医、有病难医、有病乱医等问题,切实帮助重大疾病患者落实大病救助政策。及时掌握诊疗动态,动态管理覆盖率达100%。

  畅通绿色通道,分级治疗到人。开辟贫困群众分级治疗、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实现贫困群众看病全程无障碍服务。建立县区主体、市级奖补、多元投入机制,去年以来,市、县财政安排3177万元用于乡村医疗机构建设,落实边远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每人每月200元专项补助,为每个村卫生室配备空调和健康一体机,每村每年安排专项运行经费2000元。充实乡村两级本土卫生人才队伍,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开展乡村医生培训。在每个村和“巴山新居”聚居点设立卫生室、医疗点,落实至少一名村医,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今年底,全市乡镇、村卫生机构标准化率可达100%。在市域所有医疗机构设立精准扶贫定点窗口,实行贫困群众免挂号一站式接诊检查治疗,对进村诊疗明确需到上一级医疗机构检查治疗的,依据《巴中市医疗卫生精准扶贫对象扶助证》到指定市、县(区)医院,进入“绿色通道”检查治疗。对进入市内公立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贫困群众,凭《扶助证》走绿色通道先诊疗后结算。需转诊的,专人协调联系医院诊治,确保贫困患者看病一路“绿灯”,切身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

  实行特惠政策,集中救助到人。制定《巴中市医疗卫生扶贫专项方案》,兑现落实“八免五补”普惠政策,全面推行“两保合一”,积极实施特惠救助补助,让每个贫困群众都看得起病。通过医保报账、大病保险和大病救助,贫困患者自付医疗费用控制在10%以内。从2015年至2018年,计划投入集中诊治和医疗救助资金8.5亿元,去年完成投入2.1亿元,今年预计投入2.5亿元。扩大特殊门诊报账病种,为有效解决慢性病患者长期吃药又未住院、报账难的现实问题,新增类风湿关节炎、甲亢、甲减、帕金森氏病等10种多发性疾病,纳入一类门诊特殊疾病范围。提高特殊门诊报账限额,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精神病等特殊疾病门诊费用限额标准由每年1500元提高到2500元。提高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将因病致贫群众住院报账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实施因病致贫人员医疗费用补助,对贫困群众自付费用超过年均纯收入的,按20%至50%分段给予二次补助;对自付费超过20万元的恶性肿瘤、器官移植等大病患者,通过大病保险再补助30%。今年1至3月,精准扶贫对象基本医保报账4762万元,医保特惠政策救助727万元。全面开展大病救助,市、县(区)设立重特大疾病救助资金,整合市县财政投入4760万元、民政医疗救助资金1.13亿元,对恶性肿瘤、尿毒症等特殊重大疾病患者给予专项救助。落实财政兜底补助,对鳏寡孤独残等特困供养人员,给予门诊和住院治疗费用财政全额兜底。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