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能没有兴趣

时间:2025-02-21 23:23:37 来源:川北在线原创(guangyuanol.cn)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六十多年人生历练,深深体会到了兴趣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尤其是我1984年春天报名上了山西刊授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便与文学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是1984年8月17日在《新乡晚报》文艺副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妈妈,你听我说》之后,对文学便产生了痴迷。于是,一边托人帮我借书阅读文学名著,一边用为数不多的工资到书店一次又一次购买文学名著,以及《新华字典》、《汉语成语小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华大字典》、《说文解字》、《说文释例》和缩印版《辞海》等工具书。其目的,就是要用各种工具书为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等书籍扫清障碍。
 
  有了乐此不疲的学习兴趣,就有了无穷动力。于是,从那时候起就一直坚持挑灯夜战看书学习和写文章,并经常给报社投稿。尽管开始投稿之后发表的成功几率比较低,但却始终没有放弃。尤其是得到报刊编辑的退稿回信和赐教之后,经过总结教训,并起到了很好效果。发表文章的成功率提高了,看书学习和业余写作的积极性也就更高了。应该说,读书学习和文学创作是相互促进的。投稿成功率的提高,必然对看书学习的理解能力有很大帮助。看的书越多眼界便会越来越宽阔,思想认识同样会发生明显变化。

 
  而且,我在看书学习中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喜欢在书页上的空白处写下自己当时的学习体会和理解方面的感悟。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效果非常好,比看书之后再去写读书心得要好,不容易把当时的感受给忘了。而且,能随时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理解能力。只有坚持这样的学习,才能迅速提高看书学习的质量;只有坚持这样的学习,才能迅速提高业余写作的质量,并让文章发表率得到显著提升。
 
  在创作文学作品中的思想认识提高了,眼界更加开阔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也就提高了。所以,便能经常让我收到报刊编辑寄来的样报和来信,而且编辑老师们经常鼓励多给他们投稿。有了编辑老师的书信往来和赐教,自己的写作水平自然会有质的飞跃。因此,写作兴趣也在与日俱增。尤其是自从有了互联网和电子邮箱投稿之后,便开始不满足于给全国各地地市级报刊投稿,而开始向省级报刊和国家级报刊努力迈进。当第一次在省级报刊发表之后,文友之间的交流便有了更多新的收获,而且彼此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也在逐渐加深。
 
  当互联网新媒体诞生之后,我和其他文友一样,都在以新的姿态积极参与互联网新媒体的投稿。有了这样的浓厚兴趣,便能调动自己潜在的创作能量。尤其是我从散文、诗歌、散文诗、小小说等体裁开始转向了新闻时事评论写作;尤其是在省级新媒体发表之后被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国际在线网、央视网、中青在线网、中国网、网易网、百度网和搜狐网等新媒体纷纷转发之后,当时兴奋之余深感骄傲与自豪。而且,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我的原创作品,这对我来说,更是极大鼓舞。从2010年开始写作新闻时评到2025年2月,我已发表10000多篇。
 
  更有趣的是,我从2022年11月份开始,又转向了散文、散文诗、诗歌和杂谈随笔的创作,至今已发表2000多篇。我真的没想到,自从有了互联网新媒体会激发出我如此高的写作热情。或许,这就是一个人对于某件事情产生出来的兴趣所致。而且,这样的兴趣,能够不断挖掘出一个人巨大的潜在能量。如果没有浓厚兴趣的支撑,我的潜能可能无法发挥出来。(郭喜林)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