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诗意地栖居在自己的屋檐下?(4)
进一步来说,结构,是建筑的最核心的因素。建筑学家、工程学家、力学家会去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这个结构。而在刘传铭看来,“结构”中,“构”是关键。“繁体的‘构’ (構) ,有人与人的结合之意,好的建筑,好的艺术称之为‘架构’ 。什么东西才能符合这种架构呢?一定是最有生命力的东西,这种生命力就是人文最根本的东西,所以我们看建筑 不仅仅把它当成物理空间,当钢筋、混凝土,当木结构、石结构,一定是有生命的东西,这个生命一定是由建筑主参与,由建筑师操刀,由建筑人费尽心力铸造的建筑生命。我们解读欣赏建筑时,唤醒了它的生命,唤醒了蕴含在这里面真正的美好的灵魂。 ”
而现实,却让这个充满传统情结的艺术史论家很失落。
20年前生活在上海的刘传铭,虽然手头拮据,但每个周末也要尽力买一张便宜的火车慢车票,来到杭州,到西湖附近找一个小旅馆住下,只为那一处美景。早晨起来东方升起的太阳、在西湖上每隔十分钟到十五分钟天气的变化,等等,都让那时的他陶醉。
“可是现在呢?我真是不能去西湖了。其实西湖最妙的景致,就是沿着苏堤和白堤,在小西湖里面有一个宝珠塔,远远看上去就像一支笔一样,真是妙不可言,太美了!但是,六和塔烧掉了,最近开始重修。本来六和塔一定也是美不胜收,可是重修的这个六和塔‘营养过剩’了,单体胖得不得了,也许是为了要容纳更多的人来登塔。我想建筑师也许是面临这个问题,业主一定会说当时的六和塔,只是三三两两大家一游,现在的六和塔,是我们人民群众享受西湖,一定是大家的乐园,修得太瘦登不上去怎么办?这就没有更长远的人文关怀,没有对西湖的关爱,没有想想六和塔的价值在于是西湖构成的一部分。可是灾难并没有到此结束。三年前在它的清河坊上方,又盖了个体积更为庞大、外表装饰更为华丽的叫‘城隍阁’的古代建筑。这个建筑更是莫名其妙,因为所有搞建筑的同志都知道,一切的关系是在比较里面发生的。为什么大家喜欢西湖?因为它的水也是浩浩渺渺的,但却不是浩瀚的大海,让你的目光无法落脚,它是兼有山与海的融洽之美,它的空间留给所有游西湖的人的印迹有如淡淡的中国水墨画,可是现在,一个胖胖的六和塔,加上一个粗暴无比的城隍阁,这个西湖很快就要变成洗脚盆了!你会一下子发现,西湖小得不得了,太可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