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名家致信20年后的自己 冯骥才:文明谁守望?(3)

时间:2013-02-07 21:51:09 来源:川北在线编辑部

  咱太太呢?“她好着呢,过去就嫩相,像咱闺女,现如今施了点生物细胞再生技术都快出落成咱孙女了,今儿个约人练瑜伽去了。”你咋没用点儿?“着啥急嘛?!再说心总是要老的……”你不急,我急啊!我还想多写几本书呢。“写吧,写吧,你会写好些书呢。但你别忘了比尔·盖茨的话:‘人们总是低估十年后的世界’……”忘不了,这跟神话预言、漂流瓶、未来信及名目繁多的文学保险箱没啥差别,反证而已,或可谓之当代版巫师箴言罢。但是,生活的基本逻辑不会变。“你错了,不过你还不知道什么是希格斯玻色子。”谁说我不知道,不就是“上帝粒子”吗?!“那是过去时,粒子们改变了生活和生活理念”……

  我们发生了争执。这时,太太过来了。我惊讶看着她;她疑惑望着我,站到你的一边。

  小陈众议 2013.1.22

  于 丹:好人不难做

  于丹:

  过年前这一周,我接到从网站到报纸的好几个采访,都在问同一个问题:“你心目中好人的标准是什么?”

  我很惶惑。小时候,从样板戏到电影,基本上人物出场就能分清好人坏人,可现在,彻底的好人和彻底的坏人都不多了,绝大多数人介于好坏之间。

  如果说这是一种进步,那就是价值观变得多元了;如果说这是一种退步,那就是公共道德的标准模糊了。

  二十年前,我对好人的标准比现在清晰。二十年后,我希望自己对好人的标准也比现在清晰。

  生命的成长,差不多用前二十年建立本性,用中间二十年迷失本性,再用后二十年复归本性。

  我希望自己在此后二十年光阴里,能守着良知,明白是非,并努力知行合一,带着学生把正信正见坚持下去。

  我也希望二十年后的中国不再采访“你幸福吗?”不再讨论好人的标准。

  二十年,足够长了。二十年前我们不知道人人可以用微博,现在也不知道二十年后的技术可把世界变成什么样。

  或许唯一清晰的,是我们对人性的承诺。起码,对自己的人性敢于承诺。

  写到这里,老妈给我送水果,我停笔问:“妈,你希望我二十年后干什么?”

  老妈说:“带学生!给你闺女带孩子!”我妈说的,还真是两件正事。

  如果,学校那时还不会因用我而挤了年轻教师的指标,我就带学生。

  如果,我的女儿那时候愿意生孩子,我就带她的孩子。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