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和欲望角逐的话语狂欢——评《坚硬如水》(7)

时间:2013-01-28 03:23:48 来源:川北在线综合

  当然,作品中对政治权力话语的反讽不仅来自于如“革命小丑”般的人物高爱军对纲领文件生硬套用,也来源于充斥于作品中的极具私密性个人话语对政治话语的颠覆。伴随高爱军同夏红梅两人共度鱼水之欢的并不是男欢女爱的柔情蜜语,而是响彻中国大地的革命歌曲以及革命宣言。我们不断看到的是高爱军与夏红梅以铁锨为题目,进行革命诗句舌战的情景。

  我们不难发现:革命、生产、造反、枪、英雄与搔背挠痒这类调情的字眼儿被放置在了同一语义场内,并且感情色彩也相当一致,在这里,政治话语与个人话语被完全混杂在了一起。由此可见,阎连科在作品中一方面通过大肆铺陈政治权力话语的方式,着力构建其在“地上”世界中的“坚硬”姿态;而另一方面,又在“地下”世界中通过个人权力话语对政治话语的解构,戳穿“地上”世界的虚伪和荒诞,揭示其“柔软”的本质。作者游戏般地在文本内部完成了“政治话语”与“个人话语”;“坚硬”同“柔软”之间奇妙的转化。当然,个人话语对政治话语的消解过程并不仅以反抗的姿态出现的,而是以共生的默契相互交换。这是《坚硬如水》区别于其它“文革”题材作品最明显的特征。新时期“伤痕-反思”文学虽立足于个人话语,但多以反抗的姿态出现,揭露政治话语对个人话语的暴行,作品依旧呈现出“二元对立”的结构模式。但阎连科似乎选择了一种让个人话语吞噬、吸纳政治话语的曲折的消解途径,使政治权力话语进入以原始冲动为基础的个人话语体系之中,让两者既依附又角逐,既排斥又合谋,进而在话语层面上完成性对政治权力话语的本质性解构,彻底颠覆了革命与爱情所建构的文学叙事的伦理模式。

  相对而言,《坚硬如水》在阎连科的几部长篇小说中是较受忽视的一部,从创作题材角度看,它似乎游离于阎连科一直热衷的主题——书写苦难及对苦难的超越(如《受话》);从叙事方面看,它也非其诸多长篇中形式最为特别之作(如《日光流年》)。人们对《坚硬如水》也基本上持毁誉参半的态度。也许由于小说铺排政治话语的密度过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干预了阅读、想象中的诗意阐发。但不能否认的是,这部小说政治权力话语与个人私密性话语相杂揉所营造出的话语奇观,无疑是这部小说最大的艺术魅力所在。此外,小说更是从人性、“原欲”即“文化大革命”的发生角度重新诠释“暴力文革”——这一中国社会孕育出的怪胎的本质,为当代中国文学中的“文革叙事”建立了一个新的维度。我们认为,这便是《坚硬如水》存在更大的意义。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