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当代艺术仍在严冬?(2)

时间:2013-01-22 19:48:39 来源:川北在线综合

  从这些中国当代艺术成名者的作品来看,大多带有明显符号性,早期作品因为中国当代艺术相对“地下”的地位而多受海外藏家青睐,尤其是受到中国内地任职的西方国家大使、领事的青睐,他们以极低的价格购入这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而内地藏家介入当代艺术收藏较晚,此时价格已高,且近些年来,这些成名艺术家的批量生产符号的复制化越发凸显,越来越阻碍其价值进一步提升。因为藏家的变化,导致审美口味的变化,纯粹以西方美术理念进行创作的中国当代艺术受冷落。年轻艺术家快速拔升的现象同样减少,已拔高的能有人护盘维持高价已显吃力。国内的投资者基本都是散户型投资人,到如今已经勉为其难,再高的价格恐也无力承受,再推高必须由机构收藏出面支撑。而机构收藏建立在基金会免税的基础上。国内的状况,距离这一步尚需时日。

  近几年来,当代艺术因为形式与内容以及天价做局等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猛烈批评,所处的舆论环境也不如前几年。2012年,中国大陆掀起的艺术品查税风波卡住了“洗钱行为”的脖子,成为泡沫破裂的直接原因。因为假设拍卖场上成交价是1000万元,而实际上私底下的协议价格是200万元,但税还是要按照1000万元的成交价来缴,这样成本太高,不能炒作,也就没办法进行拍卖场上的“击鼓传花”。

   “老油画”有上涨趋势

  由于当代艺术遇冷,拍卖公司将拍品调整为早期油画和写实油画作品。早期油画作品板块,一方面推出朱德群、赵无极、常玉作品,另一方面深度挖掘第一代油画艺术家,注重学术性,因而李铁夫、潘玉良、关良等人的作品价格有所上涨。

  早期油画狭义概念是指1949年之前创作的油画作品,在此意义上等同于民国油画。放宽来看,凡1966年“文革”之前创作的油画作品均可列入早期油画之范畴。第一代油画家成长于20世纪之初,远涉重洋学习西画,是现代意义上中国油画的奠基者。其中留法的有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颜文樑、常玉等人;留日的有李叔同、陈澄波、陈抱一、关良、关紫兰、汪亚尘等人。第二代油画家创作盛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的甚至跨越“文革”一直延续至今,包括吴作人、董希文、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闵希文等。

  第一代留洋的艺术家们在回国后大多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大部分油画家生活在动荡之中,创作量有限,且油画不像国画易保存、携带,保存下来的极少。而新中国成立后至1966年间的历次政治运动中,老油画损失比国画大,特别是人物、人体画作,都在劫难逃。即便躲过了劫难,由于他们作品的特殊价值,他们不仅是西方油画的传播者和中国油画的实践者,而且在探索学习西方油画中,又形成了自己的鲜明风格,多数也都收录进了美术馆收藏,所以能留存下来并在市场上流通的作品较少。加之公开展览、出版物的缺乏,让老油画的学术梳理一度举步维艰,这也是影响市场最重要的因素。早在1991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油画专场中,就有数十件老油画作品上拍,而在2001年,佳士得又将老油画归入独立的20世纪中国艺术专场拍卖,成为中国市场老油画拍卖的主要阵地,历年很多老油画在这一专场拍出高价,2012年秋拍,前文提到的朱德群《白色森林之二》就在此列中。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