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电影:让笑更有内涵和品位(2)
中国喜剧电影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远在电影诞生前的杂剧、传奇、小说等古典文学体裁中,喜剧因素、喜剧智慧就有多种表现方式。当电影作为舶来品引进后,喜剧的根芽便不断滋长。在中国电影现存最早的短片《掷果缘》为代表的影片中,表现出早期电影人将生活形态提炼为通俗喜剧形态的努力,透露出轻松、幽默的风格。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多样化、悲喜交织的喜剧展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像《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一批现实主义电影便是代表。这些影片中,喜剧表现的生活是“残酷的微笑”,其中《乌鸦与麻雀》的现实讽刺喜剧形态与《太太万岁》的风俗生活喜剧更是这一时期喜剧创作多样化努力的集中体现。实际上,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喜剧电影,其发展正是向着多样化道路迈进的。《三毛从军记》将幽默诙谐喜剧向黑色喜剧拓展,黄建新的《黑炮事件》《站直了别趴下》等作品则在生活矛盾喜剧化和现实批判轻松化方面做了新的开拓,而以冯小刚为代表的喜剧电影又带来了世俗喜剧的兴旺局面。但不管怎么发展,喜剧应该回到一种智慧思想、一种艺术表现技巧的体现层面。面对时下观众对喜剧电影的褒贬不一,喜剧电影作为电影市场宠儿应该怎样呈现、怎么提高创作质量的问题日益迫切。让笑更有内涵、更有品位,而不是用滑稽调侃、隔靴搔痒来渴求、刺激观众的笑,喜剧电影的发展历史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参照。
进一步来看,从创作角度,目前作为电影高端形态的喜剧尚缺乏深入的情感表达,喜剧的样式和精神这两个方面仍被创作者不自觉地忽略了。喜剧电影具有市场号召力,也是最难驾驭的题材样式,其中,“度”的掌握尤为重要。过于夸张、造作无助于喜剧效果的产生,而过于含蓄、收敛,又难以起到观影应有的效果。目前的创作状况是,我们的喜剧由于过多受到香港低俗喜剧电影的影响,低俗化、玩闹化现象严重,泛生活喜剧混杂普遍,出色创作不多。比如,语言上简单套取流行语言、缺乏创意的肤浅喜剧泛滥;事件上随意安插没有喜剧感的玩闹、巧合过多;人物形象扭捏造作、挤眉弄眼,过于干涩乏味;情趣上不惜屈就受众而不是从剧情中产生真正的喜剧美感等等,无形中都在折损着喜剧电影内在高端智慧、高端技巧、关爱人生的精神旨归。大量低端喜剧乃至油滑的取悦大众和创作者自鸣得意的不自知状态,让喜剧成为低俗的代名词,走向了哗众取宠的闹剧方向,造成目前中国喜剧电影“喜剧”不在的景象。当然,一些喜剧电影创作者也在进行着可贵的探索,其诙谐的自审意识生发出观众对现实的众多思考,像《杀生》《失恋33天》《蛋炒饭》《人在囧途》《走着瞧》等。这些作品中喜剧的意味不同以往,它们各自找到了观察社会、观察人生的角度,对于人的窘态的关注有了新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