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电影:让笑更有内涵和品位
作为电影类型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喜剧电影近些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创作上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欠缺、抄袭恶搞成风、内容七拼八凑等,使得观众对喜剧电影的口碑普遍不高,失去了信心和兴趣。打造国产喜剧电影的文化品牌、构建国产喜剧电影的形象谱系、重建广大观众对国产喜剧电影的信任感和期待感,无疑成为摆在广大电影工作者和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在京召开中国喜剧形态电影研讨会,把脉喜剧电影的发展现状、瓶颈和未来,希冀实现中国喜剧电影的可持续发展。本报特开辟专栏,对中国喜剧电影创作进行探讨。
喜剧电影系列谈
有研究者认为,中国电影能够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类型有两个:武侠片和喜剧片;也有认为理当是武侠片和伦理片。这三者都牵扯到历史传承。实际上,在中国电影诞生最初的时间里,武侠片、伦理片、喜剧片构成了中国电影的主要类型,只是在进一步发展的1930年代,这一局面才开始改变,但武侠片的式微却成为后来中国电影为世界认可的第一种独特形态,伦理片中的价值理念也在现实或者古典创作中成为中国电影人际内涵的基本构成,而喜剧精神和样式混杂在包括正剧、悲剧在内的创作中绵延不断,更成为了中国电影不断发展的美学滋养。
喜剧电影伴随着中国电影诞生、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它经历了模仿好莱坞样式的起步阶段(1930年代的男性哼哈二将形式),到1930年代中期,其创作的基本形态日益完善,直至1940年代后期达到高潮。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尽管喜剧电影的内容形态变得单一,但却没有阻止其艺术创造的生命力。改革开放后,1980年代的喜剧电影一度勃兴,佳作迭出,到1990年代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创作突破口,并在新世纪10余年的发展中汇入到以贺岁片为主体的创作格局中,提高了自身的市场地位。如今,在电影产业化的大背景下,喜剧电影已经超越类型的范畴,喜剧样态正弥漫到中国电影的不同类型和内容主题的创作中。这就使我们不得不关注,中国喜剧电影形态的存在发展动因和价值意义,以及喜剧普泛性表现之中类型呈现的复杂多样状态。而探讨这些问题离不开喜剧精神这一核心。
必须明确,在哲理层面,喜剧既是一种人生把握的思想智慧体现,也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技巧把握,后者即喜剧效应。喜剧的智慧在于能够将难免的挫折付之一笑,从而升华磨难的消极感;也在于可以把苦痛借助“强颜欢笑”而消淡;而喜剧诙谐幽默的人生态度对于沉重和消极都有疗伤的意味。喜剧是包容和大度的,它的表现场域是时代的一种折射,它的精神是时代灵光的显现。当今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比丰富的表现内容和宽广的喜剧容量,但是我们的喜剧电影却似乎涉及不多,也没有尖锐触及人性矛盾和悖谬的内容出现,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