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迪安谈艺术界独特的“白明现象”
原标题:范迪安谈艺术界独特的“白明现象”
当一种艺术的名字与一个国家的名字叠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意味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并成为文明进程代表性的标志,中国的陶瓷就是这样一种艺术。
陶瓷在中国的诞生以及向世界的传播过程中,构筑起一条文化交流的长河,但与此同时,这份丰厚的历史也带来一份文化上的沉重,向当代艺术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正是从这一意义层面上看待白明的艺术,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当代中国艺术家如何将传统的资源转化为今天的创造,并形成具有启发性的艺术影响力。
青韵漫绕
中国的改革开放向世界打开了文化交流之门,白明作为成长于这一文化环境中的中国艺术家,几十年来,他一方面沉浸于陶瓷艺术的研究与探索,在深入中国陶瓷艺术传统的基础上,用自己的作品书写了陶瓷艺术新的篇章,表现出充沛的创造才华。与此同时,他更在陶瓷艺术世界中不断探索新的方向,使陶瓷艺术成为他作为文化表达的语言,建构起一个当代艺术家的创造世界。可以说,时代孕育了新的艺术,而白明的艺术也象征着一个新的艺术时代的到来。
在我看来,白明的作品总是在给人提供新颖的视觉审美的同时提示着一种具有开拓性的创造方式。在中国艺术界,他独特的创造方式通常被视为“白明现象”,陶瓷艺术的传统在他那里透露出最本质的文化属性,从而让人惊叹于他的思维穿越历史的时间,使中国悠久的陶瓷传统精髓在窑火的催孕中灵魂出窍,古色穆然。另一方面,他的艺术又展现出一位精神探险者的锋芒,让人看到传统文化如凤凰涅槃般的浴火重生,生成当代艺术的结晶。他在世界各地博物馆举办的展览和参加各种国际艺术大展的呈现,向世界讲述了陶瓷的中国故事,也讲述了中国艺术跨越文化界限的故事,而这一切正是在于他在艺术人生中的双重超越。
生生不息
第一层超越是从传统陶瓷到当代创新。白明拥有深厚的陶瓷艺术素养,也在许多年的陶瓷制作中形成了极为精湛的技术语言,最可贵的是,他始终关注如何深入发掘陶瓷艺术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一向注重“道”与“器”的关系,《易经》中说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做“器”的时候,要赋予器物更高的精神价值,甚至要通过做“器”来实现对“道”也即精神的把握,所谓“器以载道”。白明在他的创作中,始终将每一件器物的塑造作为一种精神的表征,赋予器物以文化的容量,从而使人在面对他的作品的时候能感受到作品后面深厚的文化能量。
器·形式与过程
在“器”的塑造上,白明总是将塑形的过程作为自己心灵接通宇宙天地的过程。他塑造的器形基本上完全超越了具体的实用功能,更多朝向独立的生命形态。所做的器形大度方正,圆浑饱满,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文化大国的基因在发挥着作用,使他制造的“器”如同一个怀抱天地的容器,具有博大雄浑的气象。在为这样的器形催生的时候,他的心灵与宇宙的气息浑然贯通。与此同时,白明不仅是一名陶瓷家,更是一位有着深厚绘画功力的艺术家。他最初的理想就是将中国传统的水墨绘画与陶瓷相结合,从而使陶瓷作品成为独立的艺术,拥有绘画的意境。他在绘画上的修养来源于中国传统的文人画,在器物的表面描绘花鸟植物和山水图像的时候,他充分发挥了中国绘画用线条造型的特性。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如同游丝般精细的线条弥漫于器形通体,无始无终,连绵不断,构筑成一个生机盎然的生命世界,体现出中国写意绘画的精神属性。与此同时,他还将绘画的表达发展为更加具有抽象意味的描绘,将点、线、面的语言发挥到 ,这就完全突破了传统陶瓷的主题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