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文物保护:在挑战中累积正能量(7)

时间:2013-01-01 13:37:04 来源:川北在线综合报道

  9月17日,北京市政协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推进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完善的建议案》提出,故宫应考虑将“宫”与“院”分离,新建博物馆专门展示馆藏文物,及观众超过承载量则不再售票等建议。虽然最终“宫”“院”分离一说被否认,却折射出故宫常年人满为患的不争事实。近年来,关于故宫每年因游客众多造成一定程度损坏的新闻也时有出现。2012年故宫的参观人数有望突破1500万,将当之无愧成为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无独有偶,10月,布达拉宫也因游客过多的问题,声称将建立“微缩布达拉宫”,通过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展示出现有的布达拉宫的风采。据悉,正常情况下布达拉宫一天的容纳量在1400人左右,但是在旅游旺季,有的时候一天参观的人数达到了6000多人。

  此外,南京为“方便”游客拟在明代城墙沿线架设“城墙渡”,即透明观光电梯;随着古城镇旅游业的深度开发,文物破坏、环境污染日趋突出,古城镇周围的建筑物多了、楼高了、路宽了,但扬尘、尾气排放多了、垃圾也多了;“十一”长假期间首次免费的高速路让众多景点的拥堵达到顶峰……

  既不能以牺牲文物为代价来换取旅游业的发展,又不能因保护文物而将远道而来的游客拒之门外。如何才能把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结合起来?文物保护是文物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文物开发与利用的前提。“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这是贯穿《文物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也应是处理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的最基本原则。不少景点和地方也纷纷开始采取“减压”措施,如实行预约、预报,分时段、有计划地接纳游客,对开放区域实行“轮休”制度,给开放过度的遗址提供“喘息”的时间;充分发挥团体参观中旅行社的组织作用,通过设计专门的团队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增加淡季吸引力,实现削峰填谷,有效疏导人流等。

  考古遗址公园让保护成果人人共享

  以“高效保护、和谐共生、回报社会”为主题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第二届联席会议6月在北京召开,12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18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单位的代表齐聚圆明园。会议发布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圆明园宣言》,承诺自2013年开始,每年的“中国文化遗产日”,12家考古遗址公园将依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采取门票优惠措施,以更好地惠及公众。

  2010年10月,国家文物局在四川成都公布了首批12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23个立项名单,并颁布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由此,大遗址保护工作迈入了全新阶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阶段。首次评出的12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集中展现了我国大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的不同案例,也生动呈现了考古遗址公园理念形成、发展、逐渐成熟的过程。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