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美术馆:要更大发挥美术馆的社区功能
刘益谦与王薇
刘益谦[微博]和王薇[微博]是中国收藏圈的传奇人物,作为资本大鳄和亿元拍品的持有者,他们开始创办私立美术馆。在众多民营美术馆试水失败的背景下,他们是否能创造新的可能性,一切都不得而知。
从位于三层的办公区出来右转,是一片空旷的展厅。靠墙的地方开辟出来一块几平方米的空间,几个小伙子正在加紧赶工。王薇快步走过去,“说了这里是要纯金的,怎么又要加三分银了?不行不行,这个一定要重新做。”
这块小空间颇费心思,将用于展示那座 的乾隆御制“水波云龙”宝座——2009年的香港苏富比[微博]秋拍,王薇的先生、内地藏家刘益谦花8000多万港币拍得,这一价格打破了中国家具的世界拍卖纪录。
很快,这件作品就会出现在新开馆的刘益谦和王薇的“龙美术馆”中。这家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私人美术馆,建筑面积一万多平米,除多功能的地下一层外,有三层展厅,将展出他们收藏的古代、现代和当代艺术作品。几乎所有刘益谦和王薇夫妇的藏品,包括近几年在拍卖会上屡次引起轰动的“天价”作品,都将在这里向公众展示。
然而做一家兼具学术性和公共性的美术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中国,现在似乎还不是一个适合私人美术馆生存的时代。
“他们都喜欢听我讲钱”
2009年被称为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亿元时代的“元年”,刘益谦毫无疑问是亿元时代的“推手”。
就在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艺术品市场一片低迷之时,中国的拍卖市场陆续出现了亿元以上的古代书画作品。世界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中国本土藏家的崛起”。其中最重要的买家之一就是被称为“法人股大王”“中国的巴菲特”的刘益谦。
除了“水波云龙”乾隆宝座,被他以天价入手的藏品还有明代吴斌的《十八应真图卷》、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手卷等等。这些都将成为龙美术馆的陈列。
“每年亏一千万吧,”刘益谦对《中国新闻周刊》这样描述对美术馆的预判,“就当自己在其他地方少挣了一千万。”
刘初中毕业后就自己创业,上世纪80年代投身出租车行业,1990年代在证券市场中暴富,并且开始接触艺术品收藏。刘益谦的藏品到底有多少,他自己也说不清。1993年,中国嘉德[微博]刚刚成立的那场拍卖会,刘益谦买了两件作品。一件是郭沫若的书法,花了7万,另一件是李可染的画,11万。大约二十年后的一场拍卖会,他买下了王羲之的《平安帖》,花了三亿多元。
刘益谦侧重于收藏传统书画、瓷杂等,妻子王薇更偏向于油画和当代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