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隧道透水事故已致2人遇难 搜救工作仍在争分夺秒进行
今天上午,珠海市召开第五场新闻发布会,珠海市副市长张宜生通报称,截至7月19日9时,救援作业面已向隧道内推进732.9米,距离受困点427.1米,隧道内整体水位下降了15.5米。搜救工作在争分夺秒进行。
连日来,珠海市持续推进水下搜救、隧道积水抽排、隧道洞顶回填注浆等工作。截至19日7时,注浆工作完成了67%。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止水帷幕和回填体的加固。
发布会上,广东省地质局岩土工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甘展孜表示,事故发生后,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对隧道口山体、水库库体、排水口挡土墙和水库透水区水位等进行监测预警。
甘展孜分析,事故区为丘陵台地地貌,主要地层为花岗岩及其风化土,局部花岗岩存在裂隙发育,周边发现胡湾断裂、吉大断裂等。受隧道施工和透水事故影响,事故区水文地质条件变得更加复杂,同时导致吉大水库与隧道间的水力联系增强,隧道内水源补给丰富,进一步加大了隧道内抽排水的难度。目前,已通过透水区“双液注浆”和吉大水库泄水等措施,基本切断和堵截隧道内的水源补给。
由于受困点处在隧道下坡段,隧道坡度为3%,并不是一个平直的隧道,“对救援工作造成困难。”甘展孜指出,隧道坡度导致泥浆和泥沙沉积,造成蛙人、水下机器人越接近受困点,水下越浑浊、救援环境越复杂。因此,当前工作重点是加快抽排水进度,降低整体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