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相祁隽藻 “忠清亮直”廉政一生

时间:2018-06-03 19:49:25 来源:趣历史
  原标题:清代名相祁隽藻 “忠清亮直”廉政一生

  “三代帝王师,寿阳相国名。官居正一品,亮节并高风。世人颂祁公,诗书媲人品。今日颂祁公,儒学倡国风。”这是寿阳县文化馆馆长白长生为祁隽藻所作的诗词《祁公歌》中的一小节,整首诗歌概括和赞颂了祁隽藻的高洁一生。他说,祁隽藻去世后,慈禧太后赐予谥词“忠清亮直”,“忠是忠孝,尽忠国家,慈孝长辈;清是清廉如水,两袖清风;亮是心怀坦荡,事理分明;直是秉性正直,高风亮节”。

  立春时节,我们来到寿阳县平舒村的祁氏故居旅游区,踏上平坦笔直的翰林大道,穿越最能代表中华建筑景观的四座碑坊,仿佛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想当年,出生书香门第的祁隽藻就是从这条大道走出去的,他在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官至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在民间享有“三代帝王师”之称誉。他的书法熔“颜、柳、二王”三体于一炉,是我国清代颇负盛名的书法家、文学家。传世著述有《马首农言》《蓝公教织歌》等,其造诣之高深让多少中外研究者顶礼膜拜。

  为官“持心清正”

  祁隽藻是山西寿阳人,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勉好学。入仕途后,更是平易近人,不骄不溢。他的一生处于清王朝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腐朽衰落阶段,因而他深为国家前途百姓疾苦而忧虑。他为官清正廉明,忠言直谏,礼贤下士,嫉恶如仇。曾严禁鸦片,主战抗英,劾奸保忠,在民间享有清官的盛誉。

  据寿阳县旅游局白新力介绍,祁氏故居旅游区开发于2006年,项目总面积333万余平方米,总投资2.54亿元,工程分两期进行,现在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息园工程项目和展演厅工程项目正在建设当中。整个景区以“中华第一书香门第”为理念,每一个建筑与景观都充满了文化气息,包括及第桥、碑廊、拓碑处、慈孝堂、清直堂、砚池等。

  “清直堂就是展示祁隽藻廉洁从政的地方。这里还有皇家赐予的三块匾额,一块是‘赞纶笃信’,赞扬他经纶满腹,才华过人;第二块是‘忠清亮直’,赞扬他的人品高格;第三块是‘夙夜寅清’,赞颂祁隽藻清正廉洁,出淤泥而不染的两袖清风。这边是后人称赞他的对联、挽幛。这些都显示了在任期间祁隽藻的高风亮节和高尚品性。”白长生馆长在一旁讲解道。

  那么,“夙夜寅清”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语出《尚书·舜典》,即“夙夜惟寅,直哉惟清。”含义为言行恭谨、持心清正,后世多以“寅清”为官吏箴戒之辞,也就是为官之道,表示为官者要始终心怀敬畏,正直清明。

  到了儒雅广场,便是景区的核心建筑—祁隽藻纪念馆。馆内主要以陈列祁隽藻及其父子的生平简介、学术成就、文物、字画、实物等为主,分为七个展厅、十个展室。整个建筑群体为仿古建筑,古朴典雅。

  该馆建于2007年,占地面积2006平方米,其背后即祁隽藻的祖籍平舒村,是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祁家的故居、祖坟、祠堂就在纪念馆的侧后方,基本处于一条中轴线上。目前,祁氏故居现存规模并不大的五串套院,均坐北朝南,一律为清代至民国年间建筑风格,现居住在内的仍为祁氏后人。

  留得口碑在民间

  至今,当地仍流传着大量描述祁隽藻清正廉洁的生动故事。如免晋献花、瞒主保煤、当珠赐府、咸丰跪学、力主禁烟、劝主纳谏、守孝撰书、皇上戒茶等等,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人们对他的尊崇。

  “道光年间,他虽为显赫一时的朝廷命官,却为官忠正两袖清风。有时从千里京城返乡探亲,走时连路费都拿不出来,常到附近的上峪村向本族富户借钱。”寿阳县文化馆馆长白长生讲道,一天早朝,道光见站在前边的祁隽藻胸前没有佩戴朝珠,便问他。他回答说,“早上房东来要数月房租,因臣手头拮据,恳请推迟交纳,可好话说了千万,人家总是硬逼当下算清。眼看时辰不早,恐怕耽误朝中大事,无奈臣只好把朝珠暂且典当,还了人家房租。”道光没想到堂堂朝庭命官竟然如此寒伧。

  由于祁隽藻学识渊博,为人忠正,因而从道光到咸丰、到同治三个皇帝,从小都由他为其讲学授课。他在授课时,不仅从书本上授之以学识,还经常从道理上晓之以大义。有一次,教小咸丰背书,咸丰由于贪玩背不上来,他便让跪,正巧被道光皇帝撞见,心想哪有皇家为大臣跪拜之理,随即过去拍了一下咸丰的脑袋,“背是皇帝,不背也是皇帝。我儿起来罢了。”祁隽藻晓之以理:“学则尧舜,不学是桀纣。”

  传说清朝时,盂县境内生长着一种莲条茶叶,此茶味浓芬芳,清爽益气,因而出名。咸丰皇帝得知后列入他专饮的高级茶品之内,限期限量纳贡。但因此茶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上,采摘时跌死摔伤的人很多。后来村民们推选了两人去到京城祁大人府上,把采摘茶叶的困难说明后,请求皇帝免征此茶。翌日早朝,祁大人早早来到殿上,问咸丰皇帝:“你可知莲条茶叶生长在什么地方?当地百姓对采莲茶有何苦难和怨言?”遂请求敕免征收盂县的莲茶,好让百姓安居乐业。皇帝立即戒掉了喝莲茶的嗜好,永不饮用。

  白长生最后还讲了一个“赏塔举贤”的小故事。祁隽藻陪道光皇帝回寿阳方山避暑,有一天二人相随闲游,来到城东的朝凤塔下。赏玩间道光帝问他:“听说祁爱卿孙儿师曾屡试不第,至今仍在乡间为民,朕看你奉君多年,想赐你孙儿一官半职,也算你当爷爷的一片爱心。”他立即道:“家孙才疏学浅,如若勉强为官,岂不误了国家大事?”皇上却执意赐官,他既不愿应承,又不好推托。忽瞥见朝凤塔,灵机一动,便由其来历讲叙开来。“天下人想要做官的多得是,如果都是不够格而升官,不正如同这够不上格的‘塔笔搁砚’景观一样,国家的光脉就要被那不够格的官吏毁坏了?”随即他又推荐了品学兼优的福建人何秋涛。后来道光帝给大臣们讲祁隽藻举贤有功时,众人无不敬佩。

  “像这样关于他廉政爱民、无私奉献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一下子讲都讲不完呢!”白长生感慨道。

  胸怀“天地民心”

  不知您是否记得数年前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天地民心》?此剧以浓墨重彩描画了“三代帝师”“四朝重臣”祁隽藻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历史上的文人,不乏身怀报国大志,虽学富五车,而最终不得不败在政治权谋者的屠刀之下的,司马迁即是其中之一。”白长生曾经这样评价道,清代的寿阳人氏祁隽藻,作为汉人中的文人巨擘,不仅在皇权争斗极其复杂尖锐的环境中游刃而生,而且把自己的政治主张默默贯穿于为官生涯中,并久盛不衰,侍奉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皇帝,更不用说垂帘内还有个要命的慈禧太后!他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又是被无辜贬谪的皇朝命官,所以他小小年纪便厌倦官场,逃离险恶。但毕竟祁隽藻不是非凡之人,经过恩师张观藜的点拨开启,他认识到,改造社会是自己作为文人的社会责任,一切的逃避、隐世都是徒劳,与其被动而沉没于权势,不如奋起迎击,于是发奋考场、搏杀官场,斡旋于皇极之巅,救民于水火!

  祁隽藻正是凭借这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赤子之心,拓展了他博大精深的文人胸怀,成就了他拯救万民的一颗天地民心!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在热河避暑山庄行殿寝宫去世。他的儿子载淳继承皇位,年号同治。为了同治的上学之事,两宫太后降旨召回正在寿阳县平舒村老家养病的老臣祁隽藻,令他在弘德殿为授读同治皇帝的领班老师。为使新皇帝有个好的开端,他又向两宫太后和皇帝呈进《崇节俭以培元气疏》,教皇帝要“知稼穑之艰难,懔守成之不易”的道理,并建议皇帝应让民休养生息,一切御园修缮缓图,要崇尚节俭、摈绝浮华。这样就会使崇俭去奢之风不令而自行,元气必培。

  祁隽藻率领师傅们对同治皇帝竭诚进讲,博得了两宫太后的赞赏,遂赐祁隽藻“夙夜寅清”“美意延年”匾各一面。

  同治四年,祁隽藻辞官后,于第二年九月在北京去世,享年74岁。他在临终前危坐服药时题诗一首:“天子临轩选异才,八方平定物无灾,上元事业十年后,定有贤豪应侯来。”写完这首诗后遂瞑目不语。临终前,他都还在为清廷的兴衰而努力谏言,心系天下,心系百姓,实在可贵!

  他逝世后,皇帝给予其极高的评价:“予告大学士祁隽藻学粹品端,忠清亮直。加恩晋赠太保,谥文端,照大学士例赐,入祀贤良祠。”兵部主事王轩为之撰写挽联:“河山壮三晋,萃汉儒名物,宋儒名理,而为名臣,中外咸知如圣喻,所云名世乡邦并司马;冠冕尊四朝,统侨古遗爱,肸古遗直,而愗遗老,亲贤不避宜夫子,只叹遗徽家世继黄平。”祁隽藻在朝40余年,遵循儒道,辅佐帝君,注重治吏,保荐贤才,勤政爱民,崇尚廉洁,严于立身,谨于从事,办了许多爱国、爱民的好事,为当时官吏之楷模,倍受世人拥戴。

  他的治吏之道、恤民思想,时至今日仍可借鉴。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