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聊聊北魏第八位皇帝:功过并存 存在较大争议

时间:2024-05-29 20:56:45 来源:情怀历史号
  原标题:跟你聊聊北魏第八位皇帝:功过并存 存在较大争议

  北魏(386年—534年),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王朝之一。也称“拓跋魏”“元魏”,鲜卑族拓跋氏所建,传12帝(列入正史帝纪者)。在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帝更替比较频繁,这意味着有多位皇帝是英年早逝的。其中,就笔者今天要说的北魏第八位皇帝,就属于这一情况。并且,此人功过并存,存在较大争议!

  一

  具体来说,元恪(483年~515年),出生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鲜卑族。北魏第八位皇帝。元恪是孝文帝元宏次子,母为文昭皇后高照容。作为孝文帝元宏的次子,元恪一开始是无缘太子甚至皇帝宝座的。不过,在南北朝时期,太子被废是比较频繁的事情,这促使元恪能够后来居上。

  太和十七年(493年)七月,元恪的长兄元恂被立为皇太子。孝文帝远征南齐,十岁的元恂留守新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元恂觉得河南酷暑,又喜欢穿胡服。

  太和二十年(496年),十三岁的元恂逃至平城,得到反对汉化和南迁的贵族的支持。其父孝文帝返回后平息了变乱,废黜元恂为庶人,囚禁在河阳,衣食仅够维生。不久之后,孝文帝元宏又派人将元恂赐死。元恪的长兄元恂死时年仅十五岁。在此之后,元恪自然获得了太子的身份。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三月二十四日,孝文帝病重。三月二十八日,孝文帝命司徒元勰派人前往洛阳,请皇太子元恪到鲁阳登基即位。为了确保年幼的元恪顺利即位,孝文帝在临终之际任命侍中、护军将军、北海王元详为司空公,镇南将军王肃为尚书令,镇南大将军、广阳王元嘉为尚书左仆射,尚书宋弁为吏部尚书,与侍中、太尉公元禧(献文帝拓跋弘次子,孝文帝元宏之异母弟),尚书右仆射、任城王元澄等六人共同辅佐朝政。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四月一日,孝文帝驾崩。同年四月十二日,元恪在鲁阳即皇帝位,是为宣武帝,改年号为景明。宣武帝居丧期间,将朝廷大小事务委任给左右宰相。四月二十四日,元恪追尊母亲高照容为文昭皇后。八月初五日,元恪遵照孝文帝遗诏,将孝文帝三夫人以下的嫔妃全部回家。

  二

  根据《魏书》等史料的记载,元恪即位后,首先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扩建新都洛阳。拒绝鲜卑遗老重返故里的建议,巩固了孝文帝变革的成果。景明元年(500年),元恪趁着南朝正处于南齐末帝萧宝卷的混乱时期,开始南伐。当时,北魏对南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攻取南朝梁的四川之地,并北击柔然。直到永平元年(508年),战事才告结束。此时,北魏已经占领汉中,领土疆域向南拓展,国势盛极一时。

  从这一角度来看,元恪堪称比较英明的君主,也即他即位后,将北魏的国力推向到一个新的高度。不过,元恪也有残暴不仁的一面,比如他先后诛杀元禧、元勰、元愉等宗室亲王。其中,元勰孝悌忠良,不贪名禄,所到之任,政通人和,深受北魏与南朝士庶的爱戴。景明年间,元勰与奸臣高肇结怨,高肇党羽屡次诬陷元勰,最终元勰受到元恪的忌恨。永平元年(508年),宣武帝元恪听信高肇的谗言,下令鸩杀叔父元勰。
 
  三
 
  最后,除了屠戮宗室,元恪即位后,他的叔父元禧昏庸无能,侵吞了大量田地和盐铁产业。另一辅政亲王元详,则大搞“官倒”生意。上行下效,加上元恪没有及时严惩,使得朝廷上贪污腐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等到元恪在位后期,北魏各地的起义已是此起彼伏,元恪花了大量的精力才将这些起义一一镇压。疲惫不堪下,元恪更是任由外戚高肇篡权,这造成朝政一片黑暗,北魏逐渐衰弱。到了延昌四年(515年)正月初十日,宣武帝患病。正月十三日,宣武帝在式乾殿去世,时年三十三岁,这显然属于英年早逝的情况。

  综上,对于魏宣武帝元恪,有人称赞他是继往开来的盛世明君,也有人批评他是北魏灭亡的罪魁祸首。对此,你怎么看呢?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