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的惊人秘密:嘉靖帝为何力挺东厂乱断女尸案

时间:2017-08-14 15:25:47 来源:川北在线整理
  原标题:扑朔迷离的惊人秘密:嘉靖帝为何力挺东厂乱断女尸案
 
  嘉靖年间,嘉靖为了一桩民事案件,十天之内连降三道圣旨,把刑部三位主管官员投进了诏狱的,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嘉靖如此大动干戈呢?
 

 
  女尸惊动东厂
 
  明朝中叶,北京城的鼓楼一带是最繁华的商业区。从鼓楼西行有一条街市,名叫西斜街。在西斜街中部的一条小胡同中,住着一户姓张的小商人,祖传制作京都 小吃“四冰果”。张家现在的主人叫张柱,今年二十六岁,为人老实淳朴又十分善良,常常接济左邻右舍,所以街坊们都十分敬重他。张柱年近“而立”,尚未娶亲,家中仅有一位老母,年纪已近花甲。母子俩勤勤恳恳操持着祖传的四冰果手艺,倒也勉强可得温饱。
 
  张柱每天都是四更刚过便背着一只大筐赶到后海捞取水鲜。这天凌晨,太阳还没有显出红晕,踏着夜色,他快步向湖边奔去。忽然,他发现在前方十余丈远的地方,有一团黑糊糊的东西横陈在小路中央。紧走两步来到跟前仔细观看,认清躺在地上的是一个女人,身穿朴素的粗绸衣裙。张柱平日最好帮助人,此刻他以为谁病倒了,急忙上前搀扶,但把人扶起来后才感到此人身体僵硬,用手摸到胸前时,不觉大惊失色,原来此人胸前黏乎乎地沾满了血,一股血腥气呛得张柱一阵晕眩,两手一松,把那具女尸重重地摔在地上。此时他只感到心底升起了一股寒气,头皮一阵阵地发麻,顾不得自己采水鲜用的筐子还扔在一边,吓得没命地往家中奔走……
 

 
  黎明时分,东厂的番役的发现了女尸。番役沿着路面搜寻,从潮湿的地面上隐隐约约地寻到几个印着血迹的脚印,根据脚印方向判断,是向胡同里跑去的。根据现场的留下的筐子上的“四冰果”三个黑字,他们找到了张柱头上。几名番役来到张柱家门前,破门而入,在墙角处搜到了沾血迹的衣服和鞋子,番役不由分说抬起张柱,扔到马背上,然后翻身上马,横冲直撞而去。
 
  那边,被害人张孙氏的儿子张福,在张柱被抓回之前,已经先赶到了东厂,投上了指控张柱杀人的状纸。当时在东厂值班的是一位名叫李青的理刑百户,恰恰李青又与原告张福有过一些交往。他接到张福的状纸,正待发签拿人,番役们已将张柱擒来了。李青验看了杀人的物证——竹筐、镰刀、绳索,以及从张家中搜出的血衣、血靴,已完全认定张柱是凶手了。刑讯一阵后,张柱坚决不交代罪行。他实在疲倦不堪了,就下令把张福的状纸,连同张柱杀人的物证一起转到了刑部。
 

 
  案件真相大白
 
  第二天,刑部的堂鼓被一女子击响了。值星官吏慌忙升堂,审问之后才知来人是张秀萍,举发自己的亲哥哥张福。原来张福为了赌博,跟母亲争夺一块祖传碧玉佩过程中,杀死了母亲。张秀萍还发现了床下哥哥藏匿的血衣。这是一个重要的线索。刑部官员经过会勘后,决定委派刑部郎中魏应召重新审理此案。

  魏应召为了搞清案子的来龙去脉,他决定先不去接触人犯,而微服查访一下西斜街的居民,再做决断。微服查访的结果是,街坊邻居都不信老实巴交的张柱不会杀人,倒是张福却是游手好闲,劣迹斑斑。种藕的王福义亲眼看见事发当天凌晨,张福曾向湖里丢过东西。

  回到衙门后,他不声不响地派了两名干练差役,令他们假扮成种藕人潜入湖中,果然在湖底摸出了一柄牛耳尖刀,从刀的外形,一看就知道这是东厂缉私人员平日防身用的,经仔细检查,刀上带有血迹,显系杀人凶器。魏应召并不动声色,暗中派人监视张福。一面分别提审了张柱,传讯了张母。恰巧这几天张秀萍常常在张母家中陪伴老人,所以也被传来问讯。秀萍是个有心计的人,在投了鸣冤状后,还趁张福不在家之机,剪了一小块张福藏在床下的血衣,神不知鬼不觉地为破案提供了证据。为了查清碧玉佩的下落,魏应召暗中派人查询了北城的十几家当铺。结果在德胜门内的“亨盛”当铺发现了碧玉佩的当单存根。当单的日期恰好在张孙氏被杀的第三天,当主名叫吴八,是一赌棍。拘捕吴八,知道这件东西是张福在张孙氏被杀的当天下午以五百两银子的价格卖给他的。至此,张福杀人的前因后果均已查清。


 
  魏应召本来就是一个忠直之士,立即赶回刑部,连夜升堂,斩钉截铁般地宣告:“张福残杀生母,罪不容诛,坐处斩立决。张柱无辜被执,身历酷刑,实属冤枉,当堂释放回家。张秀萍大义灭亲,维持正义,特令张榜嘉奖。”判决即出,全场惊服,但他们哪里知道魏应召得罪了东厂,一场大祸就要降临到他的头上。
 
  李青得知案情结果后十分恼怒。提起笔来在一张专门呈报皇帝的公文纸上,刷刷刷地疾写了起来。他按照自己的臆造,把张柱杀人写得绘声绘色,又着实替张福诉了一通委屈,编造出了张柱与秀萍通奸的鬼话,最后还倒打一耙,参劾魏应召接受张柱的三百两贿银,妄出人罪,包庇真凶,枉杀无辜。奏章写好后,他亲自盖上了东厂的大印,不经过司房文书润色,就直接令人送进宫中去了。
 

 
  皇帝老儿要翻案
 
  嘉靖皇帝接到了李青的密本。这位一心炼丹铸药、梦想长生不老的皇帝,对朝政大事可以不闻不问,但对东厂送来的密报,却从来没有积压过。李青的密本言之凿凿,有凭有据,使嘉靖深信不疑。他本来就对刑部官员不放心,这次又触动了他心中的猜忌,便不假思索,亲自在密本上批道:“刑部妄出人罪,当受切责,魏应召草菅人命,罪不容诛,着即下诏狱待审。原案移往都察院,令右都御史熊浃复审后报来。”写完后,他唯恐内阁官员将这道圣谕压下,又特意吩咐司礼监,此谕直接下达到都察院,并责成熊浃在十日内将复审结果具本禀报。
 
  都察院右都御史熊浃,接到圣旨后,一头扎进了案卷中。三天后他递上了奏折。熊浃的奏折力主维持魏应召的原议,并在奏折中狠狠指斥了东厂徇私受贿、诬良为盗的行径,指出应当免除东厂干涉三法司的权力。把司法大权交还给三法司,这是嘉靖最怕听的话,气得双手乱抖,连炼丹也顾不得了,对着司礼监秉笔太监吼道:“传孤旨意,魏应召即刻革职查问。熊浃暂解都御史之职,回家听参。另派刑部给事中陆粲、刘希简二人重新审理张柱杀人案,五日内必须将案情审清,如有差误,拿陆、刘二人是问!”秉笔太监哪敢怠慢,立时拟旨、用印,只两个时辰就将一切办好,发到刑部去了。
 

 
  刑部给事中陆粲、刘希两个司法官经过了解案情,反复商议。上奏对李青受贿、东厂横行、京师民怨沸腾的情况,写得详详细细,奏本上大声疾呼“严惩阉贼,整肃法纪,以定民心”。这恰似万根钢针字字刺到嘉靖的心尖上,对于这种不识时务的奏本,他岂能置之不问!他把这道奏本同样掷入了炼丹炉,然后传旨,将陆粲、刘希简一起投入诏狱,并明确表示,刑部官吏互相偏袒,妄出人罪,魏应召原议必须推翻。
 
  第四次复审的主审人是刑部侍郎许赞。许赞感到,顺从了皇帝,只要保住了自己的职衔,无非要在百姓中落个执法不公的名声,那算得了什么?于是他在九月初一,公开升堂审理了这件众目关注的案子。审判仪式也很简单,许大人叫一个,大牢内押出一个,上堂来并不问讯,就由主审官宣读结果。案子只审了半个时辰就结束了——杀人凶犯定为“四冰果”贩子张柱,判处斩立决。被害人张孙氏之子张福无辜受监,赏银五两当堂释放。张福之妹张秀萍,与凶犯张柱关系暧昧,诬陷其兄,判处杖一百棍,赶出京师。刑部郎中魏应召受贿枉法,妄出人罪,即刻发往云南充军。
 

  无辜的张柱于当天被押赴市曹处斩,张母悲愤难忍,于当天夜间举身跳进了奔流的护城河。纤弱的女子张秀萍被杖击后,带着遍体的鳞伤和无尽的屈辱悬梁而死。人们感念她的节义,将她的尸身与张柱合葬在一起,这对东厂和封建制度摧残致死的善良男女,到九泉之下终于能有个终身伴侣了。'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