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探秘 宋代的皇帝为何自称为官家?
古代,对皇帝的称谓历经数次变革。自秦始皇统一全国,自认功盖三皇五帝,合称为“皇帝”之后,君王的神圣感更升了一个档次。也是由此时开始,皇帝自称为“朕”。但到了宋朝,皇帝的自称却演变得亲和了许多,自称为“官家”。
一手建立起宋朝的赵匡胤,好不容易将天下大权紧握在手中,为何不延续此前更彰显身份的称谓,而要改“朕”为“官家”呢?
也正是因为赵匡胤的天下是夺来的,才在称谓上刻意做了改变。他的后代子孙坐上龙椅之后,也曾暗搓搓地表示过“官家”之称不够大气。但毕竟是开国皇帝立下的规矩,后续的皇帝心有不甘也不好发作,官家的叫法便延续了整个宋朝。
从君王自称开始入手,赵匡胤一步步扭转了兵变称帝的不合理性。
赵匡胤称帝
赵匡胤与昔日三国的曹操有些许相似,同样挟年幼天子而助长自己的势力。只不过相比于曹操,赵匡胤的野心甚至还要再大一些。显德七年新年伊始,刚来到新一年的第二天,他就在陈桥被拥立为帝。
登上皇位之后,赵匡胤为统一全国想尽办法。摆在他面前急待解决的,还有南汉、南唐、后蜀等残余势力。北宋建立之初,赵匡胤一度为此发愁得睡不着觉,更坚定了收复所有失地的信念。
统一难逃战争,为了有更大的胜算,在建朝初期,赵匡胤将精力投入到发展政治、经济方面。等到经济复苏、国家实力强大了些之后,再起兵攻打分裂的诸国。
第一个被消灭的是后蜀,历经两年对抗之后,蜀军难敌宋朝军队,孟昶无奈举城投降。后蜀灭亡之后,赵匡胤继续发动剿灭南汉、南唐的战争,平定江南。南唐后主的李煜的悲惨结果,也印证着北宋的崛起,天下自此归于赵匡胤手中。
赵匡胤为君之道贤明,他在位期间,注重吏治,劝奖农桑。因此在历经多年战乱之后,国家还得以很快恢复元气,走出了战争的创伤。作为开国皇帝,他一举创建了建隆之治,国家趋于繁荣稳定。
这一个卓有功勋的开国皇帝,却不敢以“朕”自称,而改用“官家”。称帝后做出不俗的成就,但仍改变不了帝位“来路不正”的事实。
放低姿态、亲近官民
倘若说秦始皇自视颇高,敢自认功高盖三皇五帝,而赵匡胤则是自觉摆低了姿态,连历朝沿用的自称“朕”也不说了,宋朝皇帝自此以“官家”自称。
赵匡胤因野心坐上天子之位,自愿有不同于凡夫俗子的野心,但他同样需顾忌自己的“来时路”。陈桥兵变带着民意的幌子,假借士兵不信任年幼皇帝,要拥立手握重兵的赵匡胤为名,实现了赵匡胤本人的野心和壮志。
黄袍加身时的赵匡胤虽故意摆出不情愿的样子,实在一切都在其预谋之中。周世宗柴荣尚且在位时,赵匡胤还是他手下一员猛将。自显德三年起,赵匡胤便跟着周世宗征伐淮南,四处作战。
作为皇帝手下一名大将,赵匡胤表现得忠心耿耿,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但在周世宗去世后,年仅七岁的周恭帝继位,赵匡胤的野心便开始膨胀了。
一腔热血且身怀好本领,赵匡胤不愿屈于年幼小皇帝之下,便谋划了陈桥兵变。尽管说得冠冕堂皇,但赵匡胤心里也明白帝位来路不正。更何况,他是由手下士兵拥立为帝的,如今的臣子都是其昔日的兄弟。
倘若拥立赵匡胤为帝,自己却没有得到多少好处,还要面对明显的君臣之别,难免心中有不满。为了维护与昔日兄弟、如今臣子的关系,赵匡胤不惜放低自己的姿态,自称也换成了更为谦卑的“官家”。
“官家”这一称谓,早在北宋之前就已在民间使用,是庶民称呼天子的习惯用法,但并没有广泛沿用。赵匡胤开了这一先例,也是为表明他的开明态度,君臣之间能更加亲近一些。
虽是用计夺来的帝位,但为了巩固统治,守住江山,赵匡胤还是花了不少心思,诚意满满。
宋朝皇权下降
除了赵匡胤本身想拉近君臣关系之外,宋朝皇权下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军人出身,且拥兵自重夺得天下的赵匡胤,深知武将手握重大兵权是很可怕的事情。因此,在靠着士兵拥立、坐上皇位不久之后,为了杜绝这类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还来了套“杯酒释兵权”的大计。
赵匡胤收回兵权,本意是削弱臣子势力,巩固皇权统治。但因此而导致宋朝盛行重文轻武,武将势力实打实地被削弱了,涌现出来的大批文官,却也削弱了皇权。
宋朝后期出现严重的“冗官、冗费”,正是因为重文轻武。试图以文官治天下的赵匡胤,将唐朝科举取士的方法延续下来之后还做了改进,大大提高了录取的人数,数量远超唐朝。
只注重数量的宋朝,也给自己挖了个大坑。大批文官涌入,职位却十分有效,导致大批文官领了俸禄却闲着没事干。
除了养官费钱之后,严重过量的文官,也影响了皇权的主导地位。文官政治兴起,文官集团逐渐发展起来,也成了制约皇权的一部分。使得天子在自动放低姿态之后,还无形中又被文官集团拉低了姿态,不得不再亲和一些。
更何况,通过科举进仕的大部分来自于民间,对“官家”的称谓更加熟悉。久而久之,皇帝也已这种惯用的叫法来自称,得到皇帝敬重的文官,与皇帝之间的鸿沟也在一步步消退。
当然,并非每个皇帝都愿像赵匡胤这般亲和,后期也有宋朝皇帝试图改掉“官家”这个自称。但迫于延续传统的压力,并没有皇帝敢直接改了赵匡胤传下来的称谓,只好隐晦地向官员提起。用来支持改称谓的说法便是:“官家”过于世俗化,不符合君王的身份。
但臣子给出的解释,却直接浇灭了皇帝意图改称谓的信心。
后世有人也因此称赞赵匡胤“能屈能伸”,作为一代开国皇帝,赵匡胤除了打好基础之外,也渴望扭转臣子和民间对他的看法。
陈桥兵变虽有违人臣之道,但强者为王,赵匡胤后续统一全天下,也证明了自己确实有为天子之能力。至于称谓,也是为了被臣子更好地接受。
有君王如此,也是宋朝臣子之幸。从“朕”到“官家”,虽放低了天子的姿态,却换来了更好的臣民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