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白浅上神的师门 昆仑虚在现实中到底什么样?
最近火爆异常的电视剧《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中天族圣地的名字叫“昆仑虚”是女主角白浅的师门。昆仑,这两个字对于华夏子孙来说一定不陌生,人们看到这两个字联想到的多数是神话故事和地名。而“昆仑”二字的使用最多的也确实是这两处,一个是神话中的地方,一个是现实中的地理位置,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在神话中和现实中都是指的一座山。
网络配图
塞外玉山莽昆仑
现实中的昆仑指的是昆仑山脉,它是亚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昆仑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这么详细的数据是不是很眼熟?没错,来自某度的词条。)
昆仑山 网络配图
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中国上古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很多都与昆仑山有关,如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西王母蟠桃盛会、白娘子盗仙草和嫦娥奔月等。古籍《山海经》、古典名著《西游记》、《封神演义》,现代经典小说,金庸的《天龙八部》,桐华的《曾许诺》的,沧月的《七夜雪》,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和笑愚的笑容的《重生的淡然日子》等多部通俗小说都有提到过昆仑山。
昆仑山 网络配图
然而,我国西部的昆仑山脉并非许多神话里所提到的那座“昆仑仙山”。“昆仑”,山之名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地理著作《山海经》、《禹贡》等书中就有,但当时所说的昆仑究竟在何处,还不太清楚。直到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归来,霍去病开发西疆之后,才得以实定。因为汉朝之前的地理认识是,黄河源出昆仑山,但是这个地理认识是来自远古祖先的神话传说中流传下来的,具体地点在哪里不清楚,于是汉武帝根据张骞的见闻,就把和田河的源头山脉命名昆仑山。在《史记·大宛传》中有记载:“汉使穷河源,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此昆仑非彼昆仑
神话传说中的昆仑山也称昆仑丘或昆仑虚,是华夏以及很多民族心中的神山、仙山,被称为万山之祖,很多神话故事、传说都与它有关。《山海经》应该是对昆仑记载最早的书籍,在《山海经》中,有几处都记载了昆仑的地理位置:
网络配图
《山海经·海内西经》: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西南流。注南海。厌火东。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勃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羽民南。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东,又北。又西南,过毕方鸟东。
《海内西经》:流沙出钟山,西行又南行昆仑之虚。西南入海。
《西山经》:钟山……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为帝之下都。
《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
禹贡山川图 网络配图
从这些记载可以发现《山海经》里说的是“昆仑之丘”和“昆仑之虚”,并没有出现“昆仑山”的叫法。显然,山和丘并不是一回事。
在最早的字书《说文》里详述: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从北、从一,以,地也;人居在丘南故从北。中邦之居,在昆仑东南,一曰:四方高、中央下为丘,象形。
东汉许慎没有见到过甲骨文,他说“丘”字结构是一横上面加个“北”字,这里有点小小的误会:甲骨文其实是一横上面有两个尖角,象征山地的围绕;金文则写成锯齿形,就有点像“北”了。不过他后面引述的“一曰”,倒是个正解:四方高,中间低的盆地,那就是缘故“丘”的本义;这和甲骨文的形象是吻合的。
网络配图
《海内西经》写作昆仑之虚,郭璞注“虚,山下基也”;与丘是一个意思。《说文》称:
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
现今此字多半写成“墟”;仍然是被山峦环绕的一片土地;后来引申为遗址,如安阳市殷墟,濮阳市颛顼之墟等。
由此可见,从周边环境和山体地貌来看,昆仑仙山应该不是那个两千多公里长的昆仑山脉了。
昆仑神山的真实位置
“昆仑”出自神话,神话本就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人类开始思考与探索自然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力所产生的。但是神话也不是凭空出现的,所有的神话都有它的原型。据史籍记载,伏羲于昆仑丘王天下,考察星象推演出太极八卦;晨考日出造六峜,制定出八个节气,并由此指导农耕;又制定婚丧之礼;建立太皞部落;将古人从蒙昧推进文明的行列,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众所周知是在黄河流域,活跃于黄河中下游。远古先民们出行方式有限,主要还是靠脚力,所以活动半径不会延伸到距离黄河中游一千多公里的新疆,古昆仑的真实地理位置应该还是在黄河流域附近。
昆仑瑶池 网络配图
先秦典籍记载中的昆仑丘位于古冀州,因山体呈碗状又称宛丘;因傲立于群山,像一个柱子通向天空又称天柱;因对应北斗星,又称璇玑玉衡;因传为天帝下都,并盛产玉石又称玉京山。《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其中即有冀州,位列九州之首,包括今山西省全境、河北西北部、河南北部等地区。
那么,现今在古冀州区域内符合先秦古籍对昆仑虚描述的地方就只有山西省阳城县的析城山。
析城山顶部的圣王坪,远观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柱子,这就是昆仑天柱的原型;圣王坪地貌形似偃盆,古时的名字就叫“宛丘”。
宛丘 网络配图
圣王坪系8.6km准四方形岩溶洼地,土层平均厚度仅20cm,系典型的暧温带亚高山草甸景观。如今,雨水多的年份,5月中至9月中草甸繁花似锦,平均每平方米花株达120株。远古暖湿时期,昆仑悬圃的花卉更加艳丽,年花期长达9个月。此即所谓“昆仑悬圃”。
自古至今,山西阳城人和河南济源人始终称呼析城山圣王坪南北东西四缺口为南门、北门、东门、西门。除四门之外,析城山顶另有五处通路与四门合称“九门”,与《山海经》所记相符,此即“昆仑四门”“昆仑九门”说。
昆仑九门 网络配图
《山海经》中记载昆仑丘外有炎火之山,实际上就是析城山南麓的红砂岭;而“弱水之渊环之” 实指析城山下的东西两条河流。
“面有九井,以玉为栏”。析城山属喀斯特陷落洼地,有无数的天坑、漏斗,古称井。玉与石同,可称玉栏。
网络配图
“上有木禾”。析城山周边皆林木,析城乔木是阳城古八景之一。据析城山附近牛心温村84岁老人张兴哲回忆,在坪上“娘娘池”(龙池、雷池)东侧,曾有一棵枯死的古树,树洞中可容四五个成年人围坐玩耍,后毁于野火。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仍可见古树遗迹。
圣王坪系四方高中央低似城堡状的洼地。洼地内部五座矮丘与洼地边沿十二座低丘。共同组成“昆仑五城十二楼”(唐《史记索隐》)。也有古籍称“昆仑五城十二楼”系指昆仑西侧的“盘亭列嶂”(古称“石楼山”)。总之皆指昆仑丘。
昆仑丘为中华龙脉之祖,龙的原型地。圣王坪为龙头是昆仑丘核心部分,中央有瑶池,躯干是由峤山(锐而高的山)当地称大罗岭的山脊组成。轩辕台位于龙尾,为当年黄帝祭天悟道处。
种种迹象表明,析城山和古籍记载的昆仑虚基本吻合,析城山本身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圣王坪上遍布大大小小的石灰岩溶漏斗, 山腰多溶洞,最大的溶洞可容纳万人以上。远古时期的人们哪里会懂得什么喀斯特地貌(现在也没多少人懂,不百度有几个人能说出来?),看到这些奇观,把这里当做是神仙居住的场所也就不足为奇了。
昆仑龙脉 网络配图
昆,同也,仓颉造其字以会事之意,阳光下比肩者,可喻兄弟、族裔,若以天地不仁、不独、无私、无偏之言,亦可喻世间众生乃至万事万物。仑,万物之序、万事之理。凡物之圆浑者曰昆仑,圆而未剖散者曰浑沦。昆仑或曰清朗世界,浑沦或曰混沌。老祖宗早在千百年前就给我们留下了为人、处事之大道,愿世界早日大同,每个人都找到自己心中的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