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废黜的唐朝太子李承乾:古代历史上命运最悲催的皇二代

时间:2016-06-09 16:00:00 来源:川北在线整理

  原标题:被废黜的唐朝太子李承乾:古代历史上命运最悲催的皇二代

  众所周知,皇二代们不需要拼爹,只需要拼娘,因为他们都是同一个爹生的。李承乾是唐太宗和长孙皇后这对模范夫妻的长子,一出生就注定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他从小被重点培养,老师都是全国最顶尖的高手,张玄素、孔颖达、于志宁,评人家个特级教师、终身教授啥的都觉得亏待了。李承乾同学也确实是个好同学,他尊敬师长,团结兄弟,一直以三好储君、天才少年的光辉形象示人。

  他是春天出生的,却毫无怨言地把成人礼改到秋天举行,因为怕生日派对影响农耕;老爸给爷爷守孝期间,他责无旁贷担起监国重任,而且好评如潮。就连老爸也亲口称赞:“我以承乾多疾病,不令读书,但与孔颖达评论古事。我试令作数纸,书言经国大体,立成三纸,颇有可观,先论刑狱为重,深得经邦之要也。”—这哪里像一代明君说的话,分明是一个慈爱又自豪的父亲在向人们炫耀自己的聪明儿子,可见唐太宗对他这个嫡长子还是很满意的。有体制保障,有父母撑腰,这把龙椅,非他莫属。

  李承乾渐渐有些忘乎所以了。太容易得到的东西,谁也不会珍惜。后来有消息说太子“好嬉戏,颇亏礼法”。不过老爸还是很贴心地说:“太子生长深宫,百姓艰难,耳目所未涉,能无骄逸乎!”然后又开始严告群臣:“卿等不可不极谏!”言外之意:出了这种事,教育部干什么吃的?!李承乾同学出了问题,这不是孩子的错,是教育有问题!人家太子也不是吃素的,怎么着,想双规我?我招,我全招,我错了还不行吗?唐太宗以善于纳谏著称,他的太子则以善于拒谏闻名。李承乾的拒谏名言是:“我为天子,极情纵欲,有谏者辄杀之,不过杀数百人,众自定矣。”

  但这时他还是比较低调的,恭恭敬敬将前来劝谏的大臣请进门,作揖打拱,开始进行无比深刻的自我批评,让老臣们感动得泪流满面,最后不得不跪下来安慰知错能改的英明储君:“太子殿下,您可千万别想不开!”李承乾的快乐除了来自在君臣面前玩变脸,还来自他的几门特殊爱好,那就是盗窃、CS、化装舞会还有同性恋。也许是三好太子想换换口味吧,他下班后喜欢盗窃,闲来无事就扮演山贼强盗去老百姓家里偷鸡摸狗,把战利品带回来放大锅里煮了吃,据说就是在这时候摔伤了脚,从此走路有点跛。

  现代青年哈韩哈日,大唐潮人李承乾则哈突厥。他苦学突厥话,下班后脱了正装换了突厥服在东宫的花园里扎起帐篷露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又叫随从也都化装成突厥人的样子,一起过游牧生活,烹羊宰牛,不亦乐乎。有时还玩一把行为艺术,躺在地上对属下说,假设我是突厥可汗,现在我死了,该怎么着你们看着办吧,说罢眼一闭腿一蹬,装死。属下们也都训练有素,立即热热闹闹地用突厥习俗发丧。太子爷一高兴,又开始发布豪言壮语:“我要是当了皇帝,就带数万人去西边打猎,然后整了容去投奔突厥首领,混个将军当当还是很有信心的。”—天可汗的接班人居然要去异族那里当中层干部!当然,这些都是太子的个人隐私,只有小圈子里的人知道。但是狗仔到处有,东宫特别多。特别是后来太子又搞起了同性恋,和一个叫称心的伶人同起同卧,再加上一些人别有用心的宣传,唐太宗很快就知道了,并派人处死了称心。

  从小到大没受过气的太子也牛气起来,在东宫给他的小可爱塑了像,日夜焚香祭祀,一连几个月都不去上朝,率先发动了和皇帝的冷战。这些事情应该发生在长孙皇后去世之后,也就是李承乾17岁后,没有了母亲的规劝,又不顾辅臣的督导,他一步步由着自己的性子慢慢滑向权力的边缘。皇二代的最大悲哀就在于他有很多竞争对手。唐太宗有14个儿子,谁不想做皇帝呢—李承乾你是嫡长子有什么了不起,当年咱老爸不就是杀兄灭弟上来的吗?李承乾的两大竞争对手是李泰和李恪。作为嫡次子的李泰才华横溢,宠冠诸王;李恪的生母则是隋炀帝的女儿,两朝帝裔,文武全才,太宗常称其“类己”,在当时名望很高。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