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CRISPR编辑的蘑菇也不用监管了 已具有了抗褐变的能力(2)

时间:2016-04-18 13:51:26 来源:川北在线整理
 
  同时,杨教授正认真考虑要不要成立一个公司,以将他的基因组编辑蘑菇商业化。抗褐变的水果和蔬菜非常有市场潜力,因为被切开以后还能够在很长时间内维持其原有的颜色,这将大大增长新鲜蔬果的保存限期。在过去的18个月中,已经有生物技术公司将抗褐变苹果和土豆产品成功商业化。
 
  在谈到基因组编辑蘑菇商业化问题时,杨教授说:“我需要跟我们院长讨论这个问题。我们还得考虑接下来学校想要做什么。”不过他也提到,2015年9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就该技术申请了临时专利。
 
  《科学美国人》报道:《基因组编辑,蘑菇怎能缺位》
 
  利用名为“CRISPR”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科学家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准度来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由于CRISPR技术易操作且成本较低,因此那些小型农业公司也能具备强大的转基因的能力,转基因从此不再是大型农业公司的专利。该技术的支持者认为,与那些实践了数千年的传统植物育种技术相比,基因组编辑技术对生物体自身的干扰程度更低,监管当局也倾向于同意这一观点。CRISPR技术可以转变针对转基因食品的辩论——或者说它的产品会被认为是新的“科学怪食”。
 
  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切斯特县,门登霍尔酒店的宴会厅内挤满了上百人,这些人可能没有一丁点基因组编辑的知识背景,但是他们对蘑菇却非常熟悉。这些当地蘑菇种植者每天平均生产约110万磅的蘑菇,宾夕法尼亚因此能够在全美12亿美元的蘑菇销售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总会有一部分蘑菇在商店的货架上褐变甚至腐烂;如果你曾经摸过那些由白色逐渐变成黏滑、腐烂的蘑菇,你就能够理解为何没有人愿意购买这种蘑菇了。蘑菇对物理损伤极其敏感,即便小心翼翼地拣货和包装也可能激活那些加速蘑菇腐烂的酶。
 
  去年秋天一个雾蒙蒙的早晨,在一场关于蘑菇生产的继续教育研讨会上,生物学家杨亦农借助这一平台介绍了一个有望解决蘑菇褐变难题可行方案。杨亦农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植物病理学教授,也是一位乐呵呵的绅士,但却不是蘑菇种植领域的专家(他自嘲:“我对蘑菇的唯一认识就是知道怎么吃它。”)。尽管如此,他利用CRISPR成功地对西方世界餐桌上最受欢迎的蘑菇——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进行了基因组编辑。
 
  在座的那些蘑菇种植者可能从未听说过CRISPR,但是当杨教授向他们展示了一张照片后,他们就明白CRISPR的重要性了。照片是2014年11月时女星卡梅隆•迪亚茨(Cameron Diaz)为詹尼弗·杜德纳(Jennifer Doudna)和埃曼纽尔·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颁奖,两人因为发明CRISPR而获得“科学突破奖”,并因此每人获得300万美元的奖金。随后,杨教授向他们展示了一组褐色、腐烂的蘑菇与CRISPR技术得到的洁白的双孢蘑菇对比的照片,他们明白了这一技术具有巨大的商业应用价值:所有用途的双孢蘑菇(包括在所有用途的白蘑菇、小型褐菇和大褐菇在内)每年的总产量约达9亿多磅(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也很清楚这一技术的商业价值:就在杨教授发言的前一天,该大学就已经就基因组编辑蘑菇的研究工作递交了专利申请)。
 
  在短短三年的CRISPR科学故事中,围绕CRISPR的讨论内容之精彩堪比狄更斯的小说。它是一个革命性的研究工具,同时也伴随着戏剧化的医学应用前景、棘手的生命伦理难题、尴尬的专利纠纷等等方面的困扰,最重要的是,它在医学和农业上有数十亿美元的商业价值。这一技术就像是5级龙卷风一样席卷了整个基础研究领域。许多科研单位和生物技术公司一直在寻找新的方法来治疗一些如镰状细胞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症之类的疾病。另外,还有人期待着DIY艺术家和生物公司能够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新品种,从紫色皮毛的兔子到活生生的、能呼吸的小动物,比如中国最近研发出来的可作为宠物的“迷你猪”。CRISPR技术还可能用于修复胚胎或永久性地改变我们的DNA(这一过程名为“人类生殖细胞修饰”),这一前景使得“改良”人类物种自身的话题变成热点,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相应国际禁令的呼吁。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