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携手中国EPC合作伙伴 积极对接“一带一路”
图为通用电气(GE)全球高级副总裁段小缨在接受记者专访
放眼全球经济形势,尽管整体增速有所放缓,但在微观层面,不同细分市场有着不同的需求,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仍相当巨大。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可谓高瞻远瞩。首先,在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中,如何将第三国市场的基础设施需求通过中国企业的技术、设计和生产能力实现?工程总承包就是重要载体之一。
其次,实现“一带一路”战略需要资金。GE在工业基础设施行业经验丰富,对市场的认知深刻。在融资方面,GE不仅在获得商业融资方面具有优势,同时能为客户提供项目商业发展的评估、项目商业风险评估以及后续服务与运营等多方位服务。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GE在中国的战略很明确。第一是加速本土化,目标是“立足中国、服务中国”,计划产品的研发、制造、市场销售以及后续服务等全部环节都以中国为基地实现本土化。可以预见,在清洁能源、科技、医疗和交通航空等领域,未来中国都将成为全球最大市场。GE计划,未来五年内,在中国市场实现全方位本土化。
第二是合作,以中国市场为基础,面向全球拓展合作。GE看好中国市场,以中国为基地,寻求与中国企业合作,不仅服务于中国市场,还要“走出去”。GE希望积极参与这一过程,帮助中国的工程承包企业完善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利用,同时也为所在地的第三方国家带来更佳解决方案。
具体而言,首先,GE与中国工程总承包企业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新技术领域。GE的技术全球领先。其次,在融资渠道、商务模式等方面,GE持资源共享的开放态度,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双赢,与中国企业共建联合市场开发、联合融资的合作模式。第三,中国工程总承包企业在走出国门时,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在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等方面与所在地无缝对接。GE在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经营业务,70%的业务在美国本土之外,可在上述方面与中国企业资源共享。
走出国门服务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新华网:GE开拓中国工程总承包市场有何优势?
段小缨:目前,在全球250多家最大的海外工程公司中,中国公司占65家,数目最多。中国工程承包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升综合能力。首先,在技术方面,中国企业整体能力尚有不足,而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基础设施公司,GE可以在技术方面提供整体解决方案。GE的业务主要集中在能源领域,特别是电力领域,在完成收购阿尔斯通后,GE便可提供完善的电力系统技术服务和配套解决方案。
其次,融资方面,“一带一路”沿线项目需要充分考虑商业风险,需要摆脱单一的政策性融资,积极寻找商业融资途径。GE的金融业务遍布全球,商业融资渠道广泛,项目商业风险和地域政治风险评估能力强。有时,项目前期评估的重要性,甚至要远超融资本身,在这一点上,GE有丰富的经验可与中国企业分享。
第三,工程承包项目并非完成建设即可,还需长期的后续服务与运营。作为设备供应商,GE重视后续服务和运营,在这一领域也有较多资源可以提供,经验可供分享。
新华网:中国工程总承包企业走出国门有何优势和挑战?在开发海外工程承包市场的过程中,GE有哪些经验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段小缨:中国企业在工程承包市场上,设计能力、施工能力和产能都具备优势。不仅如此,中国企业运作海外工程承包业务已有二三十年的积累,在一些区域、特别是条件艰苦的国家和地区经验丰富,例如在非洲和南亚,一些地区的基本条件不配套,并存在较大政治风险,中国企业在这些区域能够完成项目施工,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将更加容易。
中国企业走出国门遇到的较大挑战包括,如何与国际法律和商业规范接轨,技术和施工标准如何无缝对接,如何在专业技术领域跨越语言鸿沟实现无障碍沟通等。中国企业需要实现全球化。事实上,本土化就是全球化,全球化就是本土化。在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方面,GE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愿与中国企业分享丰富经验,与中国企业合作,在完成项目的同时,获得良好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