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级创业帮:58同城vs去哪儿 “八年抗战”路(7)

时间:2013-11-05 12:08:06 来源:创业邦  

58同城有3000多人的线下销售团队,俗称“地推”,他们负责把线下的商家搬到线上来,不但帮助完成平台的闭环,而且解决信息来源问题。这部分商家也是58同城流量变现的主要来源,他们大部分是房产中介、搬家、家政、装修公司等,对互联网使用不太熟练,甚至很多人没用过电脑。而且他们认为一年收我几千元,你总得派个人来。他们的心理是,见到人,再和你签约。

姚劲波熟悉他们的作战方式,甚至能找到这些人的根据地。拿北京的搬家公司来说,他们基本汇聚在海淀的西北旺,而且大部分人都来自一个地方,定期交流、分享做生意的经验,打听别人从哪里找的客源。所以,搞定其中一两个,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砸倒一大片。

正因为长期服务这部分商家,所以58同城一直以来发布信息的方式都足够简单,也足够快捷。曾经一度在58同城发布信息不需要登陆网站,只需要发送短信到一个指定的号码,就有人帮你把信息上网。

这也是58同城的用户界面几年保持不变,甚至让人觉得过于粗糙、丑陋的缘故。尽管很多人会像张绍刚一样抱怨,但姚劲波对于首页格式的更换异常敏感,甚至哪一个词条位置的变动都要经过他的允许。“用户的习惯不要去改变,他长期上58同城,眯着眼睛都知道,租房在这个位置,用户会记位置。他到58同城不是来逛的,不是来欣赏你的美术,他是要解决问题的。”

服务中小商家与所谓的大客户不尽相同。服务好,自然有口碑帮你拉来更多的商家。但是一旦有人在58同城受到伤害,也会产生群体的负面效应。“大客户你可以忽悠他,说行业地位、品牌形象。但是这对中小客户没用,他在你这儿一个月花了1000元,就要挣回来2000元,一旦没有,他会立马走人。”姚劲波说。目前,58同城的会员费和在线推广费用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学费

8年中,和很多创业者一样,姚劲波也交过学费,所幸,他有充足的资金能够支撑,几个投资人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58同城起步的年代,分类广告的天下还是属于地方上的各大报业集团。所以,姚劲波也曾经想通过DM杂志的方式谋得一席之地。羊东对这个事情不太同意,如果还做线下,那就说明做线上的58同城没多大意义了,但他也没拦着。后来的事实证明,做DM杂志这条路,姚劲波没有走通。

后来是团购。58同城切入团购是2011年,正是模式如日中天的时候。当时董事会成员对这个决定有些异议,“团购到底适不适合58同城来做?已经有很多家公司在里面,一片红海,你为什么还要进去?”但姚劲波的想法是,自己能力足够强,别人可以做,我为什么不可以做?看到他这么强硬的态度,董事会虽然不太同意,但也没过分制止。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