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COO自述:我的五年双十一
作者: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运营官 张勇(逍遥子)
今年天猫双十一走到第五年了,很难,但也过来了。要讲源头的话,2009年差不多在八九月份的时候,那个时候叫淘宝商城,商家数也没有今天这么大规模,只是现在的一个零头。当时团队跟我在一起聊,我们怎么一起来做一个网上的购物节,让我们的消费者能每年好好玩一次。
然后呢,这就是“无知者无畏”,我们就开始干双十一这个事情。也完全没有想到,几年走下来会到今天这个样子。在这个过程中,我和我的团队也看着整个消费潮流在发生变化,商业也在一步步在发生变迁。
2009年:选出来的日子
时间上,我们发现11月份比较合适,因为11月份季节变化快,南方进入深秋,北方进入冬天,消费者需要购买的东西特别多,比如薄衣、薄被都得换厚的,甚至连拖鞋都得换成棉拖鞋。同时,11月份没有很多大的节日,10月份有黄金周,12月份有圣诞节,都是大的消费节庆类的时点,唯独11月份没有的,所以11月份消费者既有需求又没有大的活动,所以我们就决定在11月份搞这个事儿。
团队就去找日子,然后跟我说,很不幸,11月份没有节日。那我说国外有什么节日?最后说到有一个光棍节,我说光棍节是什么?2009年的逍遥子不知道有个光棍节。同事就跟我说了是11月11日。我一听说这个好,重要的不是光棍节,是1111比较好记,而且我个人跟1比较有缘分,是我的幸运数字。
其实,网上的购物节跟光棍这两个完全没关系,我们当时开玩笑说,反正你光棍没事干那天就多买点,或者买点什么东西去讨好一下你潜在的女朋友也好的。
从行业的角度,有个很重要的一个背景,一些企业开始浅度的踏入电商这个行业,做一些尝试性的销售。
第一年“双十一”只有27个品牌参加,结果做了5200万的销售额,比平时的淘宝商城大得多。那时的商家和我们对做大型网上活动都没有经验,是懵懵懂懂状态过来的,大家看到的结果是热门商品一下就卖断货了。当时零售业对于电商的认识,就是像雾里看花一样,看上去很美,都想来做一下,但不知道怎么做。我记得,09年到10年,企业里有各式各样的人去做电商部门经理。有IT,销售,办公室主任,还有老板秘书。这反映了当时行业的特征是一种萌芽状态,大家才刚刚起步。
2010年:“批条子”和爆仓
由于09年效果很好,到2010年我们就更有信心了。另外,互联网上的口碑传播,让大家对电商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开始提升,那年开始,商家有了备货现象。其实大家都很清楚,任何的销售平台都是供给和需求的匹配,缺货就是供小于求,反之就是库存。由于前一年参加的二十几家都出现了缺货情况,于是2010年,商家们都提前为双十一特别备了一些货,由此还出现了特有的“批条子”现象。因为当时电商部门在公司里还没形成规模,只是小部门,线上的货卖完了是没有货,货在别的销售体系里,只有老板临时批条子才把线下的货拉到线上卖。所以2010年出现了大量把货从线下拉回来卖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