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进课堂?可以但没必要

时间:2019-12-10 15:57:23 来源:川北在线
  繁体字进课堂?可以但没必要
 
  近日,“中小学有必要开展繁体字教学吗?”登上微博热搜榜,引起网友的广泛讨论。有人认为繁体字是传统文化,识读繁体字是传承文化的必须。也有人认为,基本能看懂繁体字,没必要专门添加一项课程。其实,关于繁简字之争,也是网络上常常讨论的亚文化命题。
 
  诚然,能识读繁体字方便阅读传统的文献,有利于拉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距离。但难道只有将其放入课堂,使其成为必修课程才能彰显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呢?
  我认为不然,且不说中国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单是简化汉字至今已经有63年的历史。从文化方面来看,简体字是法定文字,目前出版的绝大部分书籍都是简体字版本,其中自然包括传统文化经典。由此可见,一个不认识繁体字的人,只要认识了简体字,学习领会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成问题的。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载体,简体字和繁体字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是无较大区别的。
 
  其次,对于一些研究经典的学者来说,繁体字当然是重要的。但说到研究,也就是专业人士或者爱好者的事业。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全国阅读繁体字有困难的人占据41.31%,而没有困难和能大致读懂繁体字的人占据58.369%。自古汉字的演变也是以“简化”为主,按照国家的法律要求,学校应当使用规范的汉字。对大众来说,研究古籍、经典史书可以是自己的爱好,但绝不是每一个人都要学习的内容。这些尝试和了解,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过程。
 
  此外,简体字的出现,就是为了方便日常的使用,强迫性的“繁体字学习”不仅加重了中小学生的课程,还有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增加学生的压力,促生反感。众所周知,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升学的压力让他们要平衡各个科目的平衡,除了课堂上的学习,不少孩子还有课外的辅导班、兴趣班等任务,繁体字进课堂便意味着学生们可能又多了一项考试的内容。爱好是一种逻辑,教学又是一种逻辑,但凡东西可能考试,最后都会变成另一种“畸形”的逻辑。无论它是奥数还是英语,还是“识繁认简”。
 
  总之,与其让“学认繁体字”成为一项课程,还不如开设一个兴趣班或者是兴趣小组,让想学习繁体字的学生有组织可依。而不是让学生们学习一个字的多种写法,徒增负担。  (文/欢欢)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