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张相云诗集里的诗意人生
时间:2019-04-25 23:19:59 来源:川北在线原创(guangyuanol.cn)
感悟张相云诗集里的诗意人生
没想到,张相云的这个诗集这么快就出来了;没想到,张相云不仅是散文诗的行家里手,而且是自由体诗的一个好工匠。也就是说,360行行行出状元。但是,这需要用心去精耕细作,不能有丝毫的敷衍应付。只要能用工匠精神去对诗句进行精心打磨,就一定能创作出出人意料的精品诗作。
众所周知,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作为诗人就必须在创作中不断琢磨不同时代各种人物的心灵世界,就必须站到时代和人物的思想高度精准地选择一个恰到好处的诗歌创作切入点。即便是咏物诗,也不能不渗透人的思想与灵魂。如果没有表达出人的思想与灵魂,那就是作者在胡言乱语,那就会让读者猜不到谜底究竟是什么。虽然诗歌需要为读者留下空白,让读者去给空白填充内容,但诗人却不能把读者引到阴沟里。
诗歌需要用形象思维创造意境,诗歌需要诗人把语言精练到挤干水分的地步,不能像小脚女人的裹脚布一样既臭又长。但是,现在有些诗人读过几本外国诗人的诗歌之后,就想用意识流的表达方式来展示自己自命不凡的才华。于是,就有了跳跃式的诗句。而且,那种跳跃式的诗句中间跳过了好几个楼梯阶,让读者无法实现形象和理性跨越。所以,那些新潮诗歌令人艰涩难懂。再加上某些诗人漫无边际的意识流想法,那就会让读者找不到“庙门”究竟在哪。
但是,在张相云的诗集中没有阅读障碍。在他的诗歌中能够让读者获得心情愉悦的精神享受。尤其是他在《凝眸东方》中对于中国古今名人的精彩描述,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了张相云独到的诗人眼光。可以说,无论是孔子和秦始皇,还是朱德和毛泽东等历史名人作为诗歌创作题材,都是诗人们不太好创作的题材。这是因为,除了其本身的创作难度之外,在过去的诗歌创作中,已经有很多诗人创作过这方面的诗歌。所以,要想写出新意来实属不易。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张相云能为每一位历史人物的诗歌找到恰到好处的切入点。应该说,这是张相云在创作中获得成功的秘密之所在。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张相云的诗歌充分体现了哲学家的情怀,而不是诗人强加于人的主观意志。也许,这就是张相云诗歌中传递给读者的悟性之所在。作为诗人,只有胸怀大志,才能让自己心底无私天地宽,才能用哲学思维审视每一位古今名人和领袖人物曾经活在世上的内心世界与心灵中的喜与忧,以及对于历史和未来的无限影响。
诗人没有必要让自己高高在上,让读者看不懂自己的“庐山真面目”。诗人只有敞开心扉,打开天窗说亮话,用百姓都能读懂的语言创作诗歌,那才能在读者中产生共鸣。而且,中国的象形文字和会意文字远比西方的表意文字和世界通用的英语在诗意表达方面更加丰富多彩。因此,作为中国诗人应当相信中国汉字对于诗歌会产生无限魅力。这就要求诗人必须善于用朴素的语言去提炼精美的诗句。
诗人必须在诗歌创作中以心换心,才能吃透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和所要表达的诗歌白描和具象艺术精髓。如果诗人抛弃了以心换心的创作原则和理念,就会让诗歌变成假大空,就会让诗人漂浮起来,不知道天高地厚。诗人只有让自己脚踏实地,才能创作出接地气的诗歌作品来;诗人只有把生活当成创作源泉,才能用一分为二的哲学理念正确认识各种人物和各种事物的千变万化,才能让诗歌中的诗句和魅力无穷的意境净化读者的心灵。
诗人必须勤于思考,不能让思想僵化成扶不上墙的烂泥;诗人必须敢于和勇于突破自己的创作局限,才能实现推陈出新的目的;诗人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把眼界放的更高和更远,而不让自己变成“井底之蛙”;诗人只有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识,才能让自己在诗歌创作中游刃有余,而不让自己去靠百度和互联网填充自己的知识储备缺陷与思想深度的苍白;诗人只有经常深入生活,广交朋友,不设心墙,才能在创作中获得真情表达,而绝不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装腔作势。(郭喜林)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