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给“陪伴式啃老”设立一个对立面
时间:2019-04-12 10:00:31 来源:川北在线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7.3%受访者身边有“陪伴式啃老”现象,63.4%的受访者认为以陪伴为借口依赖老人生活是不孝。解决老人缺乏精神寄托的问题,70.5%的受访者建议子女帮父母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4月11日《中国青年报》)
陪伴式啃老,反过来理解就是啃老式陪伴——以陪伴为名而行啃老之实,其间虽有陪伴,但更多的却是啃老的负担。父母老啦,他们需要清净和清爽。孩子常回家看看,拥有天伦之乐确属人间幸事,但若因为啃老,父母还要承受繁重的生活负担和日常操劳,这对他们未必不是一种煎熬。从孝的 境界来说,为了与孩子相聚而承担啃老的负担,是对孩子的一种溺爱,会让孩子陷入对父母的过度依赖,不利于其事业的长远发展。
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认为身边有陪伴式啃老,超六成的人认为依赖老人生活是不孝,民意似乎坐实了“陪伴式啃老″的有原罪性:陪伴可以,但不能啃老,依赖于老人生活的陪伴是一种不孝。陪伴于啃老之间,只能二者选其一,两者间有着天然的冲突性而无以协调。就调查的样本来看,一些老人也因孩子的啃老陪伴有分家的想法。相比于照顾孩子所需要的额外付出,分开后的若即若离和晚年清净,偶尔因孩子们回家探视而享受天伦之乐,才是他们所需要的生活方式。
陪伴是最好的尽孝方式。亲情计算器测试的结果表明,在父母的有生之年,真正能陪在他们身边的时间太过有限,而紧张繁忙的生活节奏又使得陪伴变得极为的珍贵。正是空巢形态下所造成的亲情缺失,才使得常回家看看变得紧迫而重要,并通过立法的方式进行强化。回家探望也好,长期陪伴也罢,都意味着孩子们为了尽孝,需要更多的时间付出。而这种成本需要必要的代偿方式,啃老在某种意上也是对陪伴的一种补偿。
既要陪伴以“孝在当下”,又要避免啃老形成依赖,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 的结合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啃老已成为一种亟待解决的社会现象,其间有极其复杂的原因,并非单纯的陪伴所致。陪伴式啃老究竟应当反对还是提倡,不应一概而论而应区别对待,把选择权交给每个人和家庭,让他们在冷暖自知中去自行判断,才是最明智的办法,并避免一棍子打死而形成误伤。
事实上,很多老年人在晚年之后,经济上以保持了高度的独立,缺乏精神依托才是他们最大的危机。一些老年人因长期无人陪伴而精神空虚,轻则患上了精神方面的疾病,重者轻生而选择了自杀。如果他们强烈需要孩子陪伴,并对孩子依赖式陪伴而乐此不疲,即便这种生活方式并非 ,但同样值得尊重和理性看待。真正需要谴责的是,这种啃老式陪伴并非是为了尽孝,而是为了逃避生活压力而选择蛀虫式的依附。对陪伴式啃老现象,除了道德上的评价,还应该有人性上的考量。
传统的亲情伦理和家庭关系下,啃老既是一种合理的现象,又赋予了一些时代的演变。但我们理应相信,每一个家庭都有其自我调节的能力,对啃老与陪伴之间的关系,也能实现自我的控制与协调。因此,我们应当重视陪伴式啃老的负面性,但又不必为其树立一个对立面,把判断权、选择权和主动权交给每个家庭,才是最为理性的对待和明智的处理。(唐伟 )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