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20年后打老师”看教育
时间:2018-12-21 14:08:15 来源:川北在线
从“学生20年后打老师”看教育
河南33岁男子常某,今年7月拦路扇初中老师耳光,并将视频上传引发热议。12月17号,被打老师张某某向当地警方报案,栾川县警方立案侦查并展开网上追逃。昨天,打人的常某在杭州东站被警方抓获。(中国之声)
学生和老师的矛盾冲突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罕见。但“20年后”的“刻意等待”,无疑把这样一起治安事件升级为“教师”与“学生”两个阵营的对抗。加之社交媒体的助力,蔓延整个网络便不足为奇。
与其说是二十年后的师生偶遇,倒不如说是蓄意的报复。一些古装剧中经常会用“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来歌颂大丈夫为成大事应该善于隐忍。事发之后也有不少支持如此“复仇”的声音。但冷静下来想一想,这种“复仇”真的能够使本来作为受害者的施暴者,释放掉内心的仇恨么?又或者这种方式能够使自己过上更美好的生活?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事实证明,等待他的并非内心的轻松愉悦而是来自法律的惩罚——打人者涉刑事犯罪被捕。网上很流行一句话“人都会变成自己曾经厌恶的样子”,从受害者到施暴者身份的转变,很难说这是一场“往事的清算”还是“教育的完成”。
与新闻的发生相伴而来的还有一封疑似打人者本人的回应,说明自己打人的时候是清醒的状态,同时指出该老师曾因学生家里没钱没权,欺负践踏学生尊严,将其踩在脚下连踹几十脚。很难想象,20年前的事情给学生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内心深处的伤害。也许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肉体上的伤害和疼痛不见得是最严重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慢慢减弱。但那种被“打”的羞耻感,也许会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而这种伤害,远比“被扇耳光”的疼强烈一百倍。
笔者个人也曾经是一名人民教师,就笔者的经验而言,教育可以有千百种形式,但不论哪种形式,“爱”一定是教育的基础。也只有发自肺腑的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真诚的关心和照顾,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冲突矛盾,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文:黄彩霞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