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亿粒米”的奇葩作业,折射谁的“不走心”?

时间:2018-09-07 15:19:37 来源:川北在线
 “今晚数学作业有一项是数1亿颗米粒,辛苦家长们督促孩子们完成。”近日,有网友在“虎扑论坛”发布了一条帖文《小学老师布置作业:在家数一亿颗米粒,并带回学校,什么水平?》,引起网友热议,回帖数达上千条。(9月6日网易新闻)
 
  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天经地义。那为何“数1亿粒米”的作业却引起了如此轩然大波?据百度知道计算,假如从1数到1亿,即使不吃不喝不睡,理论上也需要一年左右。除此之外,1亿粒米,起码需要833袋大米,也就是说,老师布置的是一项更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难怪愁坏家长,急哭学生。
 
  客观来讲,为了增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能够通过自我实践能更深刻记住所学知识,老师布置一些基础作业本无可厚非,哪怕有时候有那么一点“不可思议”的“创新”家长也不是不能理解。然而“数1亿粒米”的奇葩作业,如此折腾家长和孩子,只能彰显出老师布置作业时的“心血来潮”和“随心所欲”。特别是作为一个数学老师,自己都没有搞清楚“1亿”的问题,如此“不走心”又怎能教出“明白”学生?
 
  其实,从作业的本质来说,最有价值的部分并非“结果”,而是为了让孩子在完成的过程中,能发现问题并通过思考去解决问题,进而查漏补缺、巩固知识。在此前提下,再去进行创新拓展,以更好的提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但“数1亿粒米”的家庭作业显然是只重结果不顾过程,让作业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差事”。如此不但违背作业的本质,更是本末倒置,有悖于教育的本义。
 
  因此,对于老师来讲,与其总是想着如何“别出心裁”莫不如少点“套路”,让作业回归本质。在布置作业时量“力”而行,综合考虑家长的时间、孩子的能力与作业难度的匹配性,不能脱离学生认知和生活实际。在此基础上,再以学以致用的思想,从孩子的成长特点入手突出创新,进行拓展。只有让教育回到最简单的初心,才能让孩子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进而让老师教的轻松,更好的达到我们的教育目标。更为重要的一点,应本着“育者仁心”尽职尽责,对学生“用心、走心”,更好的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
 
  不得不说的是,一些时候也是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不走心”,才催生出更多的“奇葩作业”。现实中,确实有一些家长把教育孩子的“锅”甩给学校,甩给老师。殊不知,正是此举,才让老师不得不以布置超出孩子能力的作业任务,倒逼家长参与其中。因此,对于家长来说,也应该主动反思,要明白孩子教育从来就不是老师的“单方责任”,更需要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唯有每个家长都承担起应付的“陪读”责任,才不至于总是让老师“绞尽脑汁”的让家长“进入角色”,以“奇葩作业”去引导纠正。
 
  而从更深层次来说,类似“数1亿粒米”的奇葩作业并非孤例,多年来,面对家长的吐槽与“抗议”,仍然大有市场,可见也有着监管部门不管不问,不声不响的“缺心”。因此,对监管部门来说,在提倡“减负”,控制作业“数量”的同时,也不能对内容放任不管,对于超过超过孩子能力范围的作业,更要加以规范、治理。
 
  “数一亿粒米”的奇葩作业,没有存在价值,更无教育意义,他折射出的是老师、家长、以及教育监管部门的“不走心”。唯有让老师的育者仁心、父母的教育诚心、监管部门的监管决心早日到位,才能让作业脱离“奇葩”轨道,回归教育本色。褚文静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