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起致歉案”是对醉驾式打假的强力回应

时间:2018-05-23 23:35:51 来源:川北在线原创(guangyuanol.cn)
  “首起致歉案”是对醉驾式打假的强力回应
 
  22日,一则致歉声明“现身”淘宝网首页公告栏,引来关注。“我们的售假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淘宝网的商誉,在此我们向平台的消费者、其他诚信经营的商家、淘宝网致歉。”发出致歉声明的谢某某、张某某是售假者,还有一位苏某某则是售假账号的提供者。这是全国首起以侵权为由提起的电商打假案,也是首起判决售假者在电商平台致歉的案例。(5月23日《人民网》)
 
  看似轻描淡写的“对不起”三字,却顶着“首起判决售假者在电商平台致歉的案例”的殊荣。由此亦可看出,售假者与道德、诚信与法律渐行渐远,已然失去了最基本的敬畏,对售假牟利的行为毫无耻感,内心反倒催生了强烈的逐利冲动。亦可看出,平台方在打假治劣和维护自身声誉方面何其不易,如果没有采取必要的司法手段,没有走法律诉讼的路径,则难以获得如此结局。
 
  马克思说:“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法律不被藐视和践踏,社会底线不被突破和僭越,就必须重拳出击、绝不姑息,像醉驾那样从严打假、从重治假,让以身试法者为之付出代价,而不是靠违法犯罪行为获取利益,其才会尊重权利、敬畏法律和守住底线,诚信才会彰显,正义才会弘扬。
 
  一纸道歉声明的姗姗来迟,意味着全国首起以侵权为由提起的电商打假案最终尘埃落定。首先,这是平台方矢志不渝打假的又一次决定体现。作为全球性的电商平台,阿里提出了“像酒驾一样打假”的倡导,并最终将其付诸于实际行动。从组建超强大的打假专业队伍,到实施严密的技术性防控,到组建全球性打假联盟,到提供线索和信息共享的联合打假,再到对售假者实施民事诉讼等,从机构到力量、从技术到制度、从手段到效果,阿里始终在朝着“天下无假”的愿景在努力,以此承担和践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其做法值得充分肯定。
 
  其次,这是依法打假的又一次方式创新。制假售假者敢于铤而走险,多因制度约束与法律惩戒“牛栏关猫”,获利与风险之间不成正比。网店依托于电商平台从事经营,两者之间既合作又彼此监督。售假是严重的失信行为,对平台方的权益也会形成损害。传统方式上,平台方受角色和手段的限制,对待售假行为往往技术防控大于法律指控,形成了事实上的放纵。在法律后果的上,行政、民事和刑事追溯具有目的一致性,合并实施才能达到法治效果的最优化。电商平台上的商家售假行为并非孤例,如何防控也成为各方头痛之事,若没有民事诉讼手段的跟进,“对不起”三个字就难以出现。
 
  再次,这是对醉驾式打假的有力回应。乱象用重典,对于严重而泛滥的售假行为,只有采取醉驾式的打假,才能最终实现由乱到治。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这既是一种服务宗旨,也是一种法治指引。电商平台在承担责任的同时,其权益也应受到保护。如何让电商平台的权利受到保护,如何让其合法诉求得到回应,如何通过个案的实施达到激励效应,都应在法律实施和操作过程中得到体现。正如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孙军工所言,这是司法机关灵活运用法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表现,是对“像治理酒驾一样打假”强有力地回应……
 
  事实上,“首起致歉案”的综合效应不仅限于个案上,更有着极广泛的扩散与示范效应。“首起”的破题,既能起到案例示范,也能成为样本参照,还能保护合法权益的同时起到起到震慑、警示作用,更能激发公众的法治信心,最终为醉驾式打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唯有如此见地,才以真正感受到“对不起”所具有的沉甸甸的份量。(堂吉伟德)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