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民较真"向"监管到位"转换
近读《中国青年报》报道《“我只是个较真的公民”》,确实很感人——
广州市民区少坤从2005年开始,独自一人上街,用手机随时抓拍被私用的公车,然后上新浪微博。他的认证是“公车私用监督达人”,有3万多粉丝。凡是被这位区伯抓拍到的公车,他都会向车内人提出一番劝说和警告:“公务员同志,你公车私用了,你浪费了纳税人的钱!”尽管他常被司机怒斥:“你干嘛?多管闲事!”甚或遭到“带刺的仙人掌”的无端威胁、诅咒,但区伯一身正气,仍是坚持不懈。6年来,共有100余部私用公车被他“解救”。——《中国青年报》称誉他为“坚强的公民”。
我对区伯由衷钦佩!他不顾势单力薄,敢于向司空见惯的公车私用“叫停”,这是一种义无反顾地挑战腐败的正当行为,虽说人微言轻,但从他身上体现的是公民意识的觉醒,尤其是那句“你浪费了纳税人的钱!”,更是彰显了维护纳税人权益的凛然正气,一语道破了公车私用的非法性。
弘扬区伯行为所折射的公民意识是一回事,其行为本身值不值得效仿或提倡,则是另一回事。说实在,我基于“公民维护自身权益还得首先自我保护”的常理,委实不太主张区伯的“孤军作战”,且不说他常被那些颐指气使的公务员怒斥、谩骂、诅咒,人格受到侮辱,就是在公车疾驶拦之抓拍,也有一个生命安全系数的问题。不是吗?报道中说:一次,“被抓现行”的司机慌忙中试图驾车逃离现场时,把区伯撞得腿部流血;还有一次更厉害,将区伯撞得左脚骨折,至今他走路还是一颠一拐的。
公车私用业已成为我国官场久治不愈的顽疾,“三公”消费中的公车私用占据了极大的份额,虽然多年来下达的“红头文件”甚多,但还是少有敛迹;虽然也有些地区采取了诸如“公务车张贴标识”、“公务车去向跟踪”等制度,但还是屡禁不止。何以故?一言以蔽之:监管不到位!谁人会相信:一个单位的公车私用,监管部门会不知晓、不掌握?“公车消费”腐败之所以泛滥,其原因有三:一是“上行下效”,监管部门慑于“上”而纵于“下”;二是“眼开眼闭”,监管部门不愿得罪人,“给人方便也是给己方便”;三是“三娘教子”式的“监管”——高高举起,轻轻打下。不是吗?据区伯向《中国青年报》诉说:他举报的百余辆公车私用中,不说那些置之不理的部门,就是有回应的,通常也是来个“通报批评”,“顶格”的一次也只是当事人作检讨,被扣3个月的奖金,恰如区伯所言:“惩处力度那么低,公车私用何时了?”
倘要有力且有效地遏制公车私用现象,我认为:必须从“公民较真”向“监管到位”转换,即:以有关部门的制度性监管替代公民个体的自发性较真。这并非否定“公民较真”的作用和意义,而是说,任何“公民较真”都是有限的,暂时的,局部的,唯有制度性的监管才是根本的,长远的。例如,受区伯行为的触动,广州市政协已明确表示:周六、周日公车不能动,专人专卡,一插卡,机器一响就知道,“一动就是私用,去哪里都是私用”。广州相关部门还计划把该市的公车运行情况定期向社会公示。——相信广州市公车私用的现状经由从“公民较真”向“监管到位”的转换,定能大为改观,到那时,我奉劝区伯:你该“下课”了,干些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的事儿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