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向“高”奔跑(2)

时间:2017-10-17 23:15:58 来源:四川政府网


  借着“一带一路”东风,过去身居西部内陆、不沿边不靠海的四川,如今站上了向西、向南开放的前沿。由成都青白江始发的中欧班列“蓉欧快铁”,今年截至9月中旬已开行508列,数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实现每周“去11回9”双向稳定运营。

  今年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四川再次承担起为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探路”的重任。半年多来,119.99平方公里的“试验田”不断迸发新活力。

  由于国际铁路的运输规则和目前世界通用的国际贸易惯例尚不能“相通”,依托中欧班列开展国际贸易业务在实际运行中出现诸多不畅。铁路运单无法作为物权凭证进行抵押融资,银行无法为中欧班列货物贸易开具信用证,就是其中一大难题。

  对此,四川自贸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在今年4月试点签发了全国首张具备物权凭证性质的中欧班列多式联运提单,让荷兰供货商得以提前20天收到货款。“运单变提单,一字之差,带来的改变却是极大的。”成都国际陆港运营有限公司多式联运部多式联运主管陈然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通过多式联运“一单制”,不仅能实现“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到底、一票结算”,方便 企业,还同时解决了 交易便利性问题和中小 企业融资问题,重塑了国际物流贸易新规则。据了解,这项改革创新已被推荐作为全国复制推广经验。

  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四川自贸区已探索形成制度创新经验100余项,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贸易、创新创业、金融开放创新等方面全面发力。在第一批向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室申报2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基础上,第二批拟向上申报20项,并在全省推广复制实施。

  自贸区的“红利”逐渐释放:挂牌以来,95%以上外商投资企业适用外商投资企业备案管理,备案材料减少约90%,办理时间减少50%以上;成都海关平均通关时间在全国名列前茅,其中进口8.84小时,出口0.75小时,较2016年分别压缩了41.4%和37.5%。

  截至8月31日,四川自贸区新设立企业13078家;签约项目350个,其中1亿元以上的项目131个,重点分布于融资租赁、总部经济、智能终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国际贸易、装备制造等产业。在给四川经济带来更多新动能的同时,自贸区建设也让四川这个内陆省份更加国际化、更加开放。今年6月,成都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推出15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方便外籍高层次人才到自贸区工作或 居留。

  工业增“绿”:注入持久新动力

  企业数量从89家减至14家,相关产值却从几亿元跃升至20亿元。这是四川江油市整顿“小散乱”碳酸钙企业带来的“一减一增”。为工业增“绿”,构建科技含量更高、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四川一直持续做着“加减法”。

  主动减量,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化解过剩产能、实现优胜劣汰,向高污染高能耗低水平的产能开刀。2013年至2016年,四川共关停小煤矿753处、削减产能7129万吨;淘汰钢铁、水泥等行业落后产能企业1488户,淘汰化解钢铁过剩产能872万吨。

  节能降耗,推进绿色低碳生产方式。2012年至2016年,全省万元GDP耗水量从136立方米降至120立方米以下。去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8.44%,近5年累计下降39.4%。

  引导增量,引进高端现代产业。把培育壮大七大优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等“双七双五”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强力推进。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节能环保产业为例,截至去年底,全省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已破千亿元大关,节能环保企业超过300家。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