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视野:食盐“暴利”探源 银行揽储大战
12月25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财经大视野》邀请南方都市报记者辛灵,探讨了食用盐暴利的原因。同时还请到了中华工商时报总编辑助理、环球财经大视野特约评论员张立栋,分析了银行年末揽储的动机和风险。
作为我国仅剩的两个保持专营体制、按计划统购统销的行业之一,食盐业的暴利一直饱受质疑。对此,辛灵表示,盐场的出厂价在400元/吨左右,食用盐的批发价相当于2200元/吨,利润达到四五倍。究其原因在于,食用盐行业一直保持着专营体制,盐业公司既是食盐的经营者,同时又是兼有盐业管理行政职能的政府管理部门,盐业公司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价格没有做到市场化。而已经放开专营、市场化的工业盐市场价仅为每吨500-600元。由于成本压力和市场需求造成了工业盐替代食用盐事件屡禁不止。
就盐业体制改革至今未果的原因,辛灵表示,食盐终端价格普遍被消费者接受,缺乏对行业暴利的关注。同时,来自盐业公司的利益相关方也形成了一定的阻力。她认为,由于多年处于专营体制下,制盐企业设备陈旧,市场参与度和竞争能力比较薄弱,盐业改革不能操之过急。
近期商业银行“高息揽储”再度受到市场关注。对此,张立栋表示,随着银行监管日渐完善,对银行设时点考评的模式进行了改革,今年以来银行高息揽储的冲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高息理财产品成为银行吸引存款的主要手段。
就现在市场上对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的担忧,张立栋认为,现在的理财产品主要采取“资金池”的方式运作,即把所有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统筹起来,再投资于单独分裂的项目。由于庞大的池子无法做到资产与负债的一对一匹配,一定程度上的“黑箱”便成为了可能。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加强对“资金池”的监管。
《环球财经大视野》关注全球重要经济话题,与国内外 财经人士进行深度探讨。节目以精辟见解和独到眼光,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财经事件,作出分析评论,面向全球传播中国的声音。同时,以国际视野对国内的财经现象进行评论,阐述嘉宾观点,给国内听众带来知识和启发。
《环球财经大视野》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合《证券时报》、《新财富》共同推出的一档电台节目,本节目的相关信息也将第一时间通过新浪网的官方微博“环球财经大视野”对外发布。(国内部分城市播出频率:重庆 FM91.7、广州深圳香港澳门 FM 107.1、合肥 FM 90.1、北京 FM90.5、乌鲁木齐 AM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