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囧》成最大黑马 三俗电影票房为什么这么高
2012年中国电影最大的黑马,迟至年末才出现,却一鸣惊人,再鸣惊国,成为有史以来票房 的国产片。这就是《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简称《泰囧》)。到2013年1月上旬,《泰囧》票房已达到约12亿元,逼近《阿凡达》保持的中国大陆电影票房纪录,观影人次约3700万,远超《阿凡达》,达到了中国电影十多年来的单片观影人次峰值。要知道,该片的成本仅有2700万,加上宣发成本,总成本也才5500万元。《泰囧》的火爆,使它超越了小成本喜剧片黑马的界定,成为一部全民电影,引发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在这种普遍关注中,多数是对《泰囧》的肯定、震惊、祝贺和客观分析,也有少数是对影片的质疑和批评。将《泰囧》批评为“三俗”电影,就是少数批评之一种。
“三俗”何意?媚俗、低俗、庸俗。应该说,这种情况在文艺界长期以来是大量存在的,当前仍然十分严重。用“三俗”来批判某些大众文艺由来已久,也曾出现过一个以“三俗”大帽批评诸多文艺作品的小高潮。
两年前《让子弹飞》热映并创造国产片票房纪录时,就有些人很不喜欢该片。某 教授公开批评该片是“三俗之王”。这样的批判,尽管不少电影业界人士不以为然,但多少还有些道理,因为该片确实有不少低俗的暴力和色情场景。不过该片的成功,“三俗”因素仅仅是其中一种,影片的艺术水平和娱乐品质才是主要因素。但近年来也确实有不少电影属于“三俗”电影,没文化,没品位,没道德感,尤以港味喜闹剧为甚。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此次《泰囧》被批为“三俗”电影则不同。《泰囧》大热,观众看得高兴,电影公司盆满钵满,电影业界学界为“国片”的胜利庆贺,主管部门乐见其成,惟独个别知识精英看不惯,在媒体上公开批评《泰囧》是“三俗”电影。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某些人与当代电影创作和消费的主流比较隔膜。
回过头来,我们刨一刨:《泰囧》到底为什么票房这么高?
《泰囧》的成功,首先归功于影片的艺术娱乐品质,光线传媒的全民范围宣传。喜剧有高乘喜剧和低乘喜剧之别,《泰囧》表面上属于低乘喜剧,制造笑果的手段较为低级,如电梯遇人妖、进错房间、捉弄黄渤扮演的角色幸灾乐祸等。但其坚实的戏剧结构、精巧的冲突、流畅的叙事、良好的节奏感等更具难度的艺术手法,又使影片具有了某些高级喜剧的娱乐性。这样的喜剧品质,使影片草根阶层和知识阶层“通吃”,成为全民喜剧。从文化层面上讲,《泰囧》外在的表现是喜闹剧的形式,却有大众认可的文化内涵:草根一族在道德上战胜白领精英;家庭亲情诉求战胜功利主义追求。这两个文化价值观的设置非常坚固,得到了观众大范围的认可。《泰囧》作为一个标准化的商业类型片,把喜闹剧和公路片的类型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 地融合了各种商业元素,如打斗场面、人妖猎奇、泰国异域风情等。在笑点的设置上,也精心运用了误会、巧合等各种技巧。最后,《泰囧》是国内稀有的宣发成本与制作成本一样多的影片,两者都有2700万至2800万元。而且在影片的宣发中,光线动员了自身作为传媒公司所拥有的所有传媒资源、宣发渠道,仅100多个电视频道民生节目的宣传,就调动了大量中老年观众的观影。而这些宣发资源的运用,还都不算在可见的宣发成本中。可以说,《泰囧》的宣发,是外人看不到却在影片的成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