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厚霖恒信钻石I Do慈善方式的创新
时间:2016-06-30 18:55:51 来源:中华网
自李厚霖I Do基金成立以来,作为I Do基金的创始人,李厚霖多次亲自带队奔赴援助一线,无论是余震不断的地震灾区、悬崖峭壁上的天边小学还是平均海拔4500米的西藏阿里无人区,每一次救助,条件都很艰辛,但李厚霖坚持要亲力亲为。为什么这么做?李厚霖认为,一方面,是自己对慈善公益事业的热爱,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看到自己做的事情带来的一些正能量的效果,自己打心底里感到快乐;另一方面,相对理性,因为李厚霖I Do基金尚未成熟,他需要亲自参与,通过和那些孩子面对面接触,才能了解他们的渴望和需求,然后才知道究竟如何做才能最有效地帮助到他们。这也是一个系统、理性做公益的提升。现在,李厚霖I Do基金的团队在已经能和他一样甚至比他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和参与,不管条件多么艰苦都要坚持。
“I Do”这个标志,一直出现在各种大大小小的慈善公益活动中。多年来,他们先后对近26000名儿童实施了包括助学、医疗、心理成长等方面的帮助。如对四川地震受灾地区实施紧急援助、八赴青藏高原为西藏贫困地区的儿童送去学习生活物资,对偏远地区儿童实施建立电脑教室、艺术心理关怀,资助四川天边小学的孩子下山读书等等。除此之外,还经常发起“爱心妈妈献爱行动”、“为打工子弟和留守儿童送温暖”等一系列日常关爱活动,以行动号召全社会的志愿者加入其中。自2008年以专业的基金运作投入慈善事业以来,恒信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整合旗下所有资源,将公益慈善做成了与企业并重的两份事业。李厚霖笑谈:“我们愿意为了爱,使出浑身解数。
”
为了爱,我愿意
I Do | 洹艺术生活空间慈善画壁
IDo | 洹艺术生活空间里有一面特殊的慈善画壁,几幅由自闭症儿童创作的绘画作品正在展出、义卖中。当这些画被卖出的时候,所得款项的60%将返还给作者,40%将进入星星雨教育研究所贫困家庭救助金。买画的善者,则付出金钱与爱心,换回画作和作画人对生活的热爱。在这里,透过慈善+商业+艺术的方式,正进行着爱的传递。
I Do | 洹艺术生活空间的公益画展和义卖形式,其实属于慈善商业的一种。慈善组织的运作不是“钱”与“情”的较量,而是在爱的价值取向下,通过有效的商业模式来帮助其实现良性循环。单纯依靠捐款的慈善活动,一旦捐款来源中断,该活动就将宣告失败。对慈善事业来说,除了源源不断的爱心之外,源源不断的资金同样重要。
I Do | 洹艺术生活空间则是一个通过积极的创意,将艺术、慈善与商业完美结合的案例。它并不将自己局限于某一个慈善领域,而是以艺术为表现形式,通过平台搭建成为众多慈善机构的出口,用展览+义卖的方式,开创商业慈善新模式,让慈善从被动捐款变为主动消费,在实现慈善机构自身造血、永续发展的同时,直接让被救助者获益,并唤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这种创新,改变了人们行善的方式,让慈善变得可行、易行,更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链条。
正因如此,I Do | 洹艺术生活空间选择了搭建义卖平台的模式,借助商业,为被救助者树立自立的信心与希望,给予他们看得到的未来,从而改变自己的境遇。可以说,这是一种慈善方式的创新,同时也是一种慈善价值观的输出。摆脱了“施”与“得”的关系,爱才能散发出最温暖的光芒,照得更广、更远。
每年,李厚霖I Do基金都会开展对西藏阿里地区的捐赠和暖冬关怀行动。算下来,李厚霖I Do基金自成立以来在阿里地区的一共开展了8次慈善活动,李厚霖I Do基金与这片土地的慈善情缘则已整整8年。
有人说,最好的慈善是重修弱势人群与社会的联系,使他们获得自立的能力,从社会的“包袱”变成社会价值的缔造者。
“即便是被救助,他们一样需要尊严。”恒信钻石机构董事长、I Do基金创始人李厚霖说,“帮助他们在尊严中自立,才能真正改善他们的生活,改变他们的未来,从而升级整个社会的生态。慈善捐助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频繁的捐助反而会使弱势群体习惯了接受,使其进一步陷入困境。这显然违背了慈善的出发点。”
可以说,中国慈善事业发展30年,正是众多如同恒信般看重企业社会责任、将慈善事业视作己任的群体,构成了中国慈善事业的有机框架,开启了运用社会力量解决社会问题的新通道。随着2016年《中国慈善法(草案)》的出台,中国慈善事业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企业也将作为影响其发展的最重要角色,通过各种创新慈善商业模式,让爱的事业走得更远。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