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中篇小说综述——《中篇小说选刊》为例

时间:2013-02-10 21:15:24 来源:川北在线编辑部

   近几年来,中篇小说越来越受到作家与读者的互动性关注,呈现日渐繁荣的态势,作家创作中篇小说的力度在加强,读者的阅读需求在不断提升。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期刊选载中篇小说的比例在上扬,一些期刊还新增了中篇小说的选刊。2012年度中篇小说承继了这样的繁荣,并浓郁着其平实且内涵丰蕴的个性。作家放弃或淡化了纯粹的外在的技术性书写,力求在本人的生命特质和现实体验的 交界点寻找最为贴切而精到的叙述,以平实的叙述挺进生活内部。与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相比,2012年度中篇小说的当下生活题材占其总量的比例是 的,立足现实,关注当下生活,成为绝大多作家的创作表情。作家们回到现实之中,目光更多地关注在普通民众身上,倾听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呼吸。关注底层生活,将现实的体验融入文学理想,在叙事实践中开拓精神内涵。用文学的方式和温暖的人文情怀以好看的故事与饱满的意味拥抱平常生活和平常的人们,成为2012年度中篇小说不可忽视的品质。这也为我们提供了细细品读的条件。而在这方面,《中篇小说选刊》完全可以成为我们以点带面实施解读和评述的样本。

  一、对灵魂失重的透视

  在当下的商业语境中,灵魂常常被我们忽视。我们在欲望中奔跑,挟裹了太多的东西,偏偏把灵魂抛在身后或仍向阴霾的天空。我们守护着许多自认为很重要的东西,却不顾灵魂受到挤压在呻吟。所幸,在理想失落、精神沦陷、灵魂异化之时,我们的作家逐渐清醒并勇敢起来。他们真诚直面现实的污垢与丑陋,寻找被逃亡的灵魂,努力呼唤他们重回神圣之地。

  范小青《高楼万丈平地起》(《中国作家》第8期)把一个相当沉重揪心的现实存在,以轻松甚至有些诙谐的叙述呈现出来,产生了强烈的书写质感和审美力度。万丈的高楼需要平地起,我们的生活、生存需要脚踏坚实的大地;生命与社会的成长、发展都需要从如土壤般的文化与精神中汲取营养,才会有健康的肌体、生命和灵魂,也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图景和人类的美好未来。或许《高楼万丈平地起》这一题目的意向正在于此。没有灵魂的行走是虚空的,因而江秋华的言行是那样的游移不定。范小青将叙事行为与主人公江秋华的言行进行了艺术性的对接,在扎实的语言中闪烁着一丝飘忽,恰如其分地让人物与叙事的姿势吻合映衬。

  从故事层面和内蕴品质,这当是近些年来状写现实生活的一篇力作。房地产商无节制地逐利,已经沦为一种日常生活,而对于文化古迹的麻木与毁坏,同样比比皆是。这既是经济发展与文化坚守传承间的两难选择,也是人性显影的绝妙场域。一场事关可持续发展的激烈斗争,经由范小青的笔墨,舒展出游戏式的表情。这本身就是极大的嘲讽。由此,我们也感悟到范小青深刻的叙事意味。江秋华与林红,是一明一暗、一实一虚的两个关键性人物,关于她们的精神状态和灵魂纹理,才是《高楼万丈平地起》所要表达的意旨。我们很轻易就能看出,江秋华跳槽到房地产公司,只是因为盲目地崇拜林红,终极目标就是能住上林红建的高楼,而且是越高越好。江秋华这样一个表面上看起来激情四射、活力超群的人物,其实灵魂已经随风而逝,如同尘埃样飘浮在空中。正因为如此,她看似在坚实的行走,其实一直处于恍惚、飘忽的状态。悲哀的是,她浑身然不知。一切具象的存在,最后都消失了,都沦为虚空,留给她的只有茫然。玉涵楼是不是那个玉涵楼,成了一个谜。林红真正要建的高楼并不是玉涵楼所在的地段,而是在别的地方。更为可笑且可怕的是,她当作神供奉的林红,其实是个精神强迫症患者,身体已经如同高楼一样没有生命,所有的行为只是为了建高楼而建高楼。或者说盖楼的速度太快,灵魂追不上,到头来魂丢了。就是这些灵魂殒灭、精神苍白的人,自以为很清醒地在我们面前大声说话、高调做事,并被许多人称之为精英。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精神症候,参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主宰着我们的生活。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