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忆哲学家黄枬森:他的学问和人生是统一的

时间:2013-02-07 21:20:11 来源:川北在线编辑部

  2月2日上午,北京大学百年讲堂。

  黄枬森先生生前同事、亲友、学生,聚集一堂,追忆这位刚刚去世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的学问人生,缅怀他的业绩风范。

  为哲学而生

  1月24日晚上,黄枬森92年的生命历程画上句号。黄枬森的小女儿黄萱介绍,黄先生是去年12月28日住进医院的,这次住院的一个直接原因是赶写一篇总结自己学术生涯的文章《我和哲学》。因劳累发病,没想到,4页手稿成了他的绝笔。

  他是为哲学而生的,把一生献给了哲学。

  黄枬森早年考入西南联大学习物理,因对哲学感兴趣转入哲学系,先学西方哲学,后把兴趣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1948年7月,他秘密加入了中国 ,北平解放前夕,受组织委派在北大迎接解放军进城;1949年10月1日,作为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的北大方队一员,亲眼见证了开国大典;1950年,由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转为教师,从此开始终身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黄枬森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徐春毕业后一直在北大哲学系工作,担任他的学术秘书,视老师为父。“90仍在征途”,这是她两年前对老师的评价。

  黄先生自从踏入哲学之门那一天起,就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哲学。就是住院期间,黄先生也没有停止思考问题,有同事和学生去看望,总是和他们讨论问题。

  最近几年,黄枬森遭多种病魔缠身。去年11月20日,他抱病参加了北大师生学习十八大精神座谈会,还发了言。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学术活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面旗帜

  念书做学问,每句话都一定要有根有据。这是黄先生的治学信念。无论是黄先生亲自指导的研究生还是听过他的课的人,都这样认为。北大哲学系陈志尚教授,师从黄先生,毕业留校后成为他的同事。陈志尚说:“黄先生讲列宁的《哲学笔记》和《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段一段地讲,一句一句地抠。我毕业后留校先给黄先生当助教,当讲师后要给学生讲课,黄先生把他的全部讲稿都给了我。他从来都不主张单打独斗,不仅自己学问做得好,还带出一支队伍。”赵家祥教授也认为,黄先生讲课有独特的方法,他对哲学产生兴趣就是从听黄先生的课开始的。

  黄枬森是哲学大家,但从来不盛气凌人。中央党校教授韩庆祥是黄先生指导的第三届博士研究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他的痛苦难以言表。他回忆说,研究生是在吉林大学哲学系读的,报考黄先生的博士研究生后,总是担心黄先生有门派之见不招他。可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在韩庆祥看来,黄先生做学问和做人一样宽容,不仅容得下不同观点,还鼓励学生创新。

  谢龙教授上世纪50年代就读北大哲学系,后来留校执教。他这样评价黄先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谦祥和谐,自强不息。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