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吁挖掘传统节日内涵 警惕狂欢节情人节误区

时间:2013-02-07 20:20:35 来源:川北在线编辑部

   2013年春节就要到了,而春节前后也是中国传统节日比较集中出现的一个时期,像腊八节、小年、元宵节等等,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 记者日前采访了部分民俗研究、非遗保护方面的学者专家,他们认为,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今天,挖掘节日内涵,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还有很多的事要做。

  正视农村、城市居民 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差异

  记者:在现代化、城市化的影响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正在经历着从已持续数千年的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急剧转变。以此为背景,与传统农耕文明关联密切的传统节日正面临比较严重的传承危机——许多节日因为缺少与现代生活的一种转化性介入,正在淡出人们的生活。

  李松(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基础主要是农耕文化,我们传统节日脱离不开这个文化土壤,但是我们今天碰到的是城市化,就有一个二元结构的节日文化的纠结。比如说放假,农村没人跟你讨论这个问题,一进腊月就忙年了,过完正月十五还得歇几天,而城里边还闹心哪天放假,而且变成一种非常明确的二元结构下的纠结。

  张士闪(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城乡差异的放大,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而这正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由此前的相对恒态走向剧变的一个时刻,从80年代初至今,城乡差异的深刻化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当代传承的没落是同步发生、同时进行的。

  具体来讲,由于城乡之间在社会环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城乡居民对传统节日的认知也出现差异。农村居民对传统节俗活动的认知程度较高,城市居民则相对较低。农民更倾向参与信仰色彩较重的节俗活动,而企业员工更喜欢参加娱乐性、参与性较强的活动。农民喜欢参与比例高的节俗活动有端午喝雄黄酒、七夕乞巧,企业员工则是二月二理发、中秋节和春节送节礼等。因此要借助节日文化这样一个平台,促进城乡的良性互动,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来缩小城乡差距。

  应充分尊重传统节日的 历史积淀与地域特性

  记者:现在几大传统节日都有了法定节假日,有了时间保证。然而我们还是听到有人反映现在年味淡了。他们说,过节不就是一个吃喝节、购物节——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这种声声抱怨却也反映百姓当中浓厚的过好传统节日的情结。传统节日的内涵究竟该如何保持?

  祁庆富(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如果把传统都丢失了,就不再是传统的节日,我认为在传统节日中有两项是它的核心,一个是仪式性,另外还有一个信仰性,这两个应该起主导作用。我们如果把这两个破坏了,就会破坏传统。而现在确实存在这种现象,传统仪式性受到的冲击比较大。目前在弘扬节日文化的过程中有两个误区,我们应该予以警惕,一个误区就叫做狂欢节,一个误区就叫做情人节,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在往这上头靠近,中国九大节日和狂欢有关的大概只有元宵节,元宵节可以闹,这是传统的。我认为,我们现在很重要的就是挖掘节日的文化内涵,节日是传承中华民族的节日文化和 精神的文化空间,这是它的核心。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