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编剧:电影描绘的武林生态都是真的
徐皓峰 记者 兰世秋 摄
对于不爱用剧本的王家卫,作为编剧是怎样与其合作的?
《一代宗师》中的主角之一——宫二奉行的“独行道”,是否确有其事?
1月26日,电影《一代宗师》编剧之一徐皓峰携其 创作的小说《武士会》做客解放碑精典书店,为读者讲解了他所理解的“武”文化。
谈小说与电影的关系
《武士会》是对《一代宗师》的注释
徐皓峰与武术的缘分源于家学,他的“二姥爷”李仲轩曾向三位形意拳大师学武,李仲轩被誉为“中华武学最后一个高峰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
小说《武士会》展示的是清末民初的江湖百态,不少读者把它看作是电影《一代宗师》的注释。对此,徐皓峰表示,观众看《一代宗师》,在影片中得到的是中国画的感觉,看到的是那个年代武术的一种气韵,感受到了武术的魅力。
“看过电影之后,观众就会产生疑问,影片中所描绘的是真的吗?这部小说写的就是那个年代的武林生态,看完之后,你就会明白,影片中演的都是真的。”
徐皓峰曾因一本《逝去的武林》而闻名业界,因为懂得武林、懂得武术、懂得武术家的“精气神”,王家卫在筹拍《一代宗师》之际,寻访到了徐皓峰。
最初,徐皓峰是做该片的武术顾问,后来,王家卫干脆让他直接写剧本。
徐皓峰说,清朝灭亡后,为解救民族危机,孙中山、冯玉祥等人提倡武风,中华武学达到一个高峰。
《一代宗师》的故事即在此背景下展开。从清末民国,到抗战,到香港,在那个大时代里发生了很多事。
徐皓峰叹息,民国时期,武术是一种职业,可以做镖师、教官,“那是中国武术发展的一个高峰。”但现在,武术已经日渐落寞了,“年轻人更愿意去赶时髦,去学跆拳道、学瑜伽。”
谈与王家卫的合作
剧本就是300多封邮件和400多条短信
传说中王家卫的电影没有剧本,演员每天处于懵懂状态。那么,徐皓峰是如何与其合作的呢?
徐皓峰告诉记者,他主要负责片中的武戏部分。
徐皓峰称,在以往的剧本中,“武戏一般是没有剧本的。”一旦遇到武戏,编剧就会写下“大打”、“小打”、“打一分钟”之类的话代替,“演员具体怎么演,都是到了拍摄现场,由武术指导负责设计动作。”
而在《一代宗师》剧本中,徐皓峰会写出武打的层次和具体的招式,“简单地说,就是像武侠小说中关于打斗场面的描写。”并且,徐皓峰写的招式都是来自各门派的真实招式。
徐皓峰告诉记者,金庸先生在写武侠小说时也会借鉴民间的武功,“比如《笑傲江湖》中的‘独孤九剑’,就是参考的民国时期的一本剑谱。”
而王家卫的工作方式也非常独特,他与徐皓峰、邹静之(编剧之一)分别聊剧本,然后他们各自写各自的故事。虽同为编剧,但徐皓峰与邹静之在创作期间几乎没有碰过面。
徐皓峰写的部分,都是以电子邮件和短信的方式传给王家卫,他一共写了300多封邮件和400多条短信,“我手上现在也没有完整的剧本。”
徐皓峰告诉记者,拍《一代宗师》时,演员到现场会分到一张纸,上面写着这一天拍戏演员要讲的台词。“王家卫没有完整的剧本给演员看,是不想让演员受到剧本的限制。”
谈宫二奉道
奉“独行道”是武林中人特殊的誓约
“奉了道,你这一辈子就不能嫁人,不能传艺,更不能有后。那可是回不了头的。”这是片中老姜对宫二的劝解。为了报仇,在片中,宫二“奉了道”。
这在观众看来,未免太“狠”了。为什么报仇就必须奉道?到底什么是奉道?